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Other Methods of FREE Advertising > Guest Books Directory

Guest Books Directory Here is a great way to get some inbound links to your site, and message heard by people who also post and read these books. (Tip: Dont use your real email address on them)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Display Modes
Old 05-10-2011, 11:35 PM   #1
qingxiu33
 
Posts: n/a
Default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就面前河沙比方。﹞
  ﹝十一分与第八分旨意全同,疑此分与十二分原是一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 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雪山有四河,其东牛口侥伽河,即恒河也。佛以此河沙为喻者,盖说法时,常近此河耳。一沙即为一河,河尚 无数,何况其沙。此喻最为奥妙!为世人没大爱河,随顺欲流,漂没洋溢,甚为可愍,此中政当寻筏 到岸。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 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别人说 ,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天地间河沙无尽,人亦无尽,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小德川流,岂但河沙耶?为人解说,三千大千世界皆获法 施,皆悟无住相布施,岂河沙可数,与受持四句偈,不为恶业所缚,可以悟明真性,为人解说;而人亦得闻此理, 而悟明真性,脱离轮回,永超生死,万劫无有尽期,故其福德殊胜也。
  佛尝言财施有尽,法施无限;财施不出欲界,法施能出三界。华严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 说,虽慧不能了。」是则解说之功,与受持相辅而大矣。楞伽云:「譬如恒沙,是地自性,经劫火烧,地性不坏。 如来法身,亦复如是。譬如恒河,人兽蹂躏,不生分辨。如来摆脱,亦复如是。譬如恒沙,不增不减。如来智慧, 亦复如是。」此章赞般若最胜处,发众生信受之心。
  此福德胜前福德者,所谓智慧宝洲,求则得之,求有利于得也。七宝恒沙,得之有命,熟读孟子 便得。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赡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
  六祖云:「随说者,逢凡说凡,逢圣说圣也。」谢云:「封殡法身,谓之塔;树像虚空,谓之庙。」所在之处 ,见人即说是经,常行无所得心,无所住心;令诸听者生清净心,是名真供养。即此身中,有如来全身全舍利,故 言如佛塔庙。
  果禅师云:「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心,更无别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波即是水,掌 即是拳也,dolce gabbana collection。」
  「弟子」者,学居师后,故称弟;解从师生,故称子。尊敬弟子,谓弟子之可尊重者,乃大弟子 菩萨之流也。
  东印国王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斋王。曰:「何不看经?」祖云:「贫道入息不居阴界,长进不涉众缘,常转如 是经,百千万亿卷。」要知经典所不在,亦为有佛。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 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如来前云:一切佛法皆从此经出,故空生请名此经,并问云何奉持。夫妙明本性,湛若太虚,何处得名?如来 恐人生断灭见,不得已而强安是名也。盖人性如金之刚,故能断除一切烦恼,直至彼岸。故曰般若波罗蜜。然能观 无所观,照无所照,空无所空,到无所到。故曰即非般若波罗蜜。惟是不观而观,不照而照,不空而空,不到而到 。故曰是名般若波罗蜜。
  从前问答,都是因相破相。此则扬名遣名。夫般若既无可名之名,又岂有所说之法?故重申问答,而云:如来 无所说也。无所说者,直下无启齿处。所以世尊临入涅槃,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云:「吾住世七十九年,未 尝说一字。」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 ,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长短相,是名三十二相。」】
  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一切众生。」岂此外而别有世界?悟者处此,迷者亦处此。悟 者之心,清净心也,以此心处此世界,即清净世界;迷者之心,尘垢心也,以此心处此世界,即微尘世界。诸微尘 者,一切众生心上微尘也。佛分身于微尘世界中,示现无边法力,开阐清净无垢之法,使一切众生皆生清净心,非 微尘所可污,故云非微尘。得出世界法,非世界所得囿,故云非世界。
  世尊答文殊曰:「在世离世,在尘离尘,是为毕竟法。」楞严中,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皆 是离世离尘之意。三十二相,始从足下安平,终至顶肉髻相,皆属修成。然如如真佛,何相之有?恐人疑前说尘性 空界性空,遂执有佛身根性。殊不知佛身根性亦空也。
  此分粗心,谓细而微尘,大而世界,妙而佛之色身,皆为虚妄;惟真性为真实,是以自古及今,无变无坏。彼 三者,则有变坏故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 说,其福甚多!」】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终受顽福,毕竟不明本性,所谓住相布施也。若受持四句,一念见性,人法俱空,即名 正见。所得净妙无相无为功德,岂有限量可名。
  中庸:「一撮土之多微尘意也。」及其广厚,万物载焉,世界也。微尘积而为世界,世界析而为微尘,皆诚之 不可已处。中庸无实非虚,佛法无虚非实。
  此分总言所以名经,与所以持经工夫,可以贯穿全经,自为一部,故与前后,语多反复,不觉其烦。谓为先后 听经者说,非是。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忽闻如是之义,又度到后代众生为说法。﹞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 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 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难堪,若当来世,后五百 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 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空生在前解悟空理,是于有中见空,止得人空;今闻般若非般若,是名般若,并得法空。故深解义趣,感极涕 泣。若非佛恩拨我慧眼,安能闻如是二字,便是真理。此如是性中,具如来法身,即是实相。人法俱空,善恶诸相 天然寂灭,故曰实相。非实相也,生者以是人之信解为生,而实相究竟无生耳。
  圆觉云:「一切实相,性喧扰故。」功德者,即成就法身,便是莫大功德,第一希有。经以福兼德言者屡矣, 而此独单言功德,不及福者,是功结果满之时,其福为不足道也。所以坛经有功德在法身中,非在于 福之句。
  此段文义三叠:上言,我未曾闻如是之经;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继言,来世众生得闻是经。言人则可大 ,言来世则可久。盖佛在时,为正法之世;佛灭度后,为像法之世。若当来世后五百岁,为末法之世,众生能信解 受持,亦见四相非相,即契般若,同此实相,即同此无相耳。悟则是佛,迷则是众生,佛与众生,性岂有异。离相 者,即相以空相,非除相以即空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 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 罗蜜。】
  空生悟到此,将清净心,满盘托出,直指如是本体,佛又何言,故叹曰:如是如是。不惊者闻慧也,不怖者思 慧也,不畏者修慧也。第一波罗蜜者,有十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七慈,八悲 ,九便利,十不退。今言第一波罗蜜者,独言布施为第一,曰:布施者通摄万行,直至菩提,尚行法施也。言非者 ,行无住相布施也。佛于第四分辩无住,便说行于布施,故于此分足之。
  一说第一波罗蜜实以般若为第一。楞严说第一波罗蜜,亦指般若。六祖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是 也。悟诸相非相,即达彼岸,故名第一。既悟人法俱空,即无生死可度,无彼岸可到,故非第一。
  忍辱波罗蜜者,即十度中第三也。能忍辱,方不起嗔心以昏乱真性,故能到诸佛菩萨此岸。佛有时自称如来, 自称佛,谓己与诸佛菩萨无异性也。若了悟人法俱空,亦扫忍辱之相。般若体中,原无辱可忍,亦无忍可见,忍气 吞声,能所俱无,方成于忍,是名为忍也。
  ﹝因说后生,故说到前世,总此法此佛。﹞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歌利王梵语,此云无道极恶。如来因地修行,在山中宴坐,遇歌利王游猎,以宫女星期仙人,王大怒,遂支解 仙人,仙人无嗔恨,体复如故。憍陈如,以此得度。
  五百世,是于释迦成道世中,逆数向前,说到五百世也。遇歌利时,是作忍辱仙世中一世之事。重言之者,言 修忍非一世事。益见忍于歌利者,非轻易也。忍辱即是法施,六度万行,实在以布施为大,因割截而歌利得度,岂 徒忍辱乎?曰法施也。
  夫自心邪见,如歌利王,残害法身,如截身材。黄檗巨匠云:「才起心向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心不过 驰,名忍辱神仙,身心俱无,等于佛道。」
  肇法师云:「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东风。」
  应生嗔恨者,谓色身与法身即有不同也。割截之时,不见有身相,即不见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何处更著嗔恨 ?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 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就忍辱而推之,一切俱应离相。盖心常空寂,不生起灭。我相捐而一切之相俱捐。然离相所发之心,正觉心也 。正觉现前,邪妄自伏,更将何法以降其心?所发之心即正等心也。诸法唯心,即是实相,复将何地 为求应住?
  先言色,后言声香味触法者,我见等见,法眼等眼,皆从色遇。心经亦云:「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亦同此 意。佛法不离色声香味触法,盖因众生根器,假六尘而设化。若住著六尘,则心已死,唯即六尘;而不住六尘,则 心常生。生则产生心体本空,既空诸有,心肠了了自如,何尝不生。故住于法,即为非住。凡夫执心以除事,智者 空心不空事。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 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又即一切之中,摘出布施言之。以菩萨为好处一切众生故,应以如是之心布施,不住于相。若不如是布施,则 是诬众生为著色,一切有相,反沉迷此众生矣。以色字统六根,观照之心,从见而入,为证性之机窍 也。
  七宝虽满大千界,等须弥山,亦有时而尽;惟无诸欲之求,无能施之心,亦无所施之物,以如是相喻,则含灵 抱识,均被其泽,布施之心,但应如是。华严经云:不为本身求快活,但为救护诸众生。诸相非相者,毕竟可损坏 ,非真实体也。众生非众生者,若离妄心,即无众生可得也。真性之中,佛与众生俱泯,何容菩萨住 相化求。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
  真语者,一切含生皆有佛性也。实语者,一切法空本无所有也。如语者,一切万法如如不动也。不诳语者,闻 如是法皆得解脱也。不异语者,一切万法本来空寂,于何而异也。
  此心本体,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而不有,无而不无,言辞不迭,其唯圣人乎?故曰:无实无虚。诸相非相 故无实,即见如来故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亮 照,见种种色。】
  布施谓法施。天之神聚于日,故为光;人之神聚于目,故为见。住法而行布施者,二乘之人,不见色而住色, 譬如不见坑阱而坠坑阱;不住法而行布施者,菩萨,见色而不住色,譬如见坑阱则不坠坑阱矣。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禁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得造诣无量无边功德。】
  迷则为男子,悟则为如来。佛之智慧,即人之智慧也;佛之功德,即人之功德也。无穷无边功德,又超功德而 言;盖成绩无上菩提,功德莫大于是。六祖云:「见性是功,同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天性,实在妙用,名为功 德。」
  往于碧峰山下,参一斋和尚,问佛实相。跟尚云:「三国关汉侯,便是古来大佛祖。」余曰:「关夫子大节殉 身,如何便是佛祖?」僧曰:「即心是佛。关侯生平事心之道,无涓滴遗憾。」古今人心,各各有关圣。便是割截 身体,体复如故处。余是其言,附记于此。
  僧问西影禅师:「或有闻佛处死,不能了悟,更待来生,还得闻否?」师曰:「有甚来生。要了此时即了,有 何欠缺更待来生,是谓无志气。面目全非,千刓万刓。」
  按无我相等句,至此三见。第三分是就菩萨说,第六分是就众生说,此分是就下世众生说。熟读自见。诸解皆 言为续到听法者重说,失之远矣。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与十一分意同,但诸见比诸相又精。﹞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 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 、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初日分谓晨,中日分谓午,后日分谓暝,于此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百千万亿劫,无量无数,虽受无量 福报,乃世间福耳。受世间福者,即染烦恼之因。闻此经典,信心不疑,则见自性矣。见自性则深明实相,人法二 空,乃是大悟人。为降生间福。佛恐世人执著如来忍辱之说,徒以身布施,而于自己性,与他人道,无少利益。故 于十三分言之。至此复言不可思议者,谓不可以心理,不可以言议;不可称量者,谓不可以秤称,不可以器量;无 边功德者,若著人法,则落有无二边际,惟深明实相,即同佛心,无有边际。既无边际可按,即无思 议称量可施。
  坛经云:「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有推,转加悬远。」御生云:「书写属身业,受 持属意业,解说属口业,三业冰清,其福岂有伦匹哉!」
  苏轼跋金刚经云:「昔有人受持此经,常以手指,作捉笔状,于虚空中写诸经法。是人去后,此写经处雨不能 湿,亦不可思议处。」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 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 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顺,作礼缭绕,以诸华香而散 其处。】
  乘者车乘之乘。大乘谓菩萨乘。阿罗汉独了生死,不度众生,故云小乘,唯能自载而已。缘觉之人为中乘,如 车乘之适中者也。菩萨为大乘,谓如车乘之大者,普能载度一切众生也。此经欲普度众生故,为发菩萨大乘者说。 发乃起发,谓起发此以济度众生也。
  最上乘者,佛乘也。佛又能兼菩萨而载度之,则在大乘之上,故为最上乘。
  然此经为大根者说,岂谢绝于小哉。孔子云:「夫妇之愚不肖,能够与知与能。」故又云皆得成就,谓诸凡小 乘,皆载此乘,共登佛顶耳。如来无上菩提智悲无量功德,只在担荷二字。担荷者,不属别人,即是如是人等,如 如不动,便能担荷得起。若生种种诸见,谓我有智慧,照破懊恼,便落二乘看法,羊鹿等机;上智大根,决不如是 。
  小法者,小乘法,便是有余涅槃,安得法华授记也。
  人我众生寿者,不曰相而曰见,由粗入细。见分属内,相分属外,有粗细之别。
  若有此经,譬如摩尼宝珠,瑞辉煌焕,即此处即是如来真身舍利宝塔。非重此经也,重此听受诵读也。此持经 者所,当自有闻思修慧,缺一不可,文字云乎哉!解脱之性,巍巍高显,故云是塔。华香散处,开敷知见,熏植万 行,即法界性,做作显见于其间耳。
  书写是手具般若,属身根;受持是心具般若,属意根;诵读是口具般若,属舌根,皆自利事。为人讲解,是利 人事。到利人则法施极,则为担荷如来之大事。
  列子: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王与同游,及化人之宫,若屯云焉;视王宫榭,如累块积苏。此虽寓言,与 佛庄严塔庙,其理不异。西极化人,非古佛乎?记之备考。
  萧宗问忠国师:「百年后须何物?」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不会。天童颂曰:「孤回回,圆陀陀, 眼光尽处高峨峨。」可知即为是塔,不是七级浮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现在过去未来。﹞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众人轻贱 故,先世罪业则为毁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分经中,专为破罪而言,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何以今世尚能持诵?政第六分中能生信心种诸善根者,故能生 净信,持诵此经也。持经即见清净本心。造罪由心造,罪性本空,心灭罪亡。宿业何有?盖先世罪业,即前念妄心 ;今世轻贱,即后念觉心,故当得无上正等正觉也。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即为打消,则轻贱亦是便益。此所以割截 身体,亦不嗔恨。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 喻所不能及。】
  阿僧只、那由他,梵语,皆无数之谓。历无数劫,供无数佛,求福罢了;不若持此真经,见我本性,永离循环 。五祖云:「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是故供佛功德,虽百分、百千万 亿分乃至算数之多,皆不及持经功德之一分也。所比功德,不以他人所得之功德比之,即以如来本人供养诸佛之功 德比之,乃愈见其亲热。梁武帝造寺布施供佛设斋,问祖师达磨,有何功德?答曰:「实无功德。」后人不了此意 。韶州韦使尹,因问六祖。六祖曰:「造寺布施供佛设斋,名为修福,不可将福认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非在修 福。」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 ,怀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堪设想,果报亦可想而知。」】
  「具」尽也。我若尽说其功德,人则狂乱狐疑不信,以其极大,不免惊怪。无上醍醐,翻成毒药。「不可思议 」者,心无所住,岂容思;无奈可说,岂容议。思议有尽境,不可思议,无尽境也。经义不可思议,所为如是之经 ;果报不可思议,所为福德亦复如是也。如如之体,稍涉拟议,便及第二义;稍涉因果,便落有为福。即如梁武、 苻坚捐躯迎佛,无救于亡;而歌利割截身体,体复如故。此中可著参解哉!盖阿含教中,罪福炽然;般若教中,罪 福皆空。
  博山异和尚曰:「此段经文,缚杀多少人。若以因果评之,入地狱如箭射。」
  今世轻贱是现在,先世罪业是过去,于后末世是未来。受持读诵,则三心俱不可得,业障于何处 见?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又提住心降心之要,总归于无我法。﹞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 ,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 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应无所住,应如是降伏其心,第三四分已言之,至此再举者,盖前从菩萨身上说,此从善男女发心说,此接引 苦心也。盖既开示降住之法,恐人谓我能住,我能降伏,我能发心,犹是眼中金屑。故此再问,云何降心应住。此 发心者,比前转深义。谓前教于法应无所住,是则佛果菩萨亦不可住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 ,nike air max skyline,即如如不动之心,即佛法无二之心也。生如是心,则是法矣。此又言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也? 盖当生如是心者,以无所住而生也;若有生之之心,便非如是之心。故如是心亦应除遣。盖能度所度,能灭所灭, 能降所降,能住所住,皆落法执。佛恐误认所谓生如是心者,故此说破,然则非徒无灭度众生一切相,而并此发求 真性之心者亦本无也。求性之心,尚有微细四相。但少有悟心,是我相;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 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菩提心,岂易 究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 ,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
  此「法」字,比前问又深,前云有法,义属于他,是心外之见;此云有法,义属于自,乃心坎之障。既发菩提 心,则无修无证,何法可得?如是如是者,两心善契。佛与然灯佛,须菩提,总在无法无得中矣。此「如」字即如 来之如,亦即法如之如,又即此经如如不动之如也。佛与空生绝对,又复何言。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与我授记当得作佛者,因智慧而得见本性也。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如何得 授记?
  释迦之义,此云能仁,牟尼之义,此云寂默。能仁者,心量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心体本寂,动静不生也 。如来者,谓真性佛。盖如者,谓真性遍虚空世界,而常自若;又随所感而来现,故名如来。详言之,则为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略言之,则为如来。又略言之,则为佛。净名云:「如者不二不异。」一切法如也,一切众生众圣 贤乃至弥勒亦如也。诸佛菩提涅槃亦如也,来亦如也,去亦如也,如如之中,何容一法,真性妙明,中天杲日,于 诸法上都无取舍,是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所有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
  凡言得者,皆自外而得,此真性岂有自外而得哉!故言得者,则为不实语也。无实者,以菩提无色相故;无虚 者,色相空处即是菩提。如来所证菩提之法,不空不有,故曰无实无虚。诸法皆是用之以修行,而成佛之名也。佛 即是法,法即是佛。
  马祖云:「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全部圣心,何处不是佛法。」故言一 切法皆是佛法。然佛恐人泥于法,随又扫去,谓诸法实无所得,故云即非一切法。古德云:用即知而常寂,不必即 寂而常知也。皆是佛法,故无虚;即非一切法,故无实。色身有相,即非大身;法身无相,宽大无边,故为大身。 恐人不识法身真谛,故举此譬之。御生云:「一切法皆是佛法者,如青青翠竹咸是真如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自性般 若。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者。如海慧云: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 吃笋,吃著法身,以是即非,俱不可说。故如来于胜义般若中,巧施法句曰,假名一切法,皆是法王 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 萨。】
  梵语菩萨,此云觉众生。菩萨亦如是者,法性本如,不变不异,不碍随缘;佛性本如,不变不异,不碍随缘, 非于如是外,菩萨有最上希有之法也。佛外无法,故如来无菩萨可得;法外无佛,故无法为如来所得。净名经云: 「色性自空,非色灭空。如病眼人,见空中华,无有是处。惟无有法,不见有生死,不见有善恶,不见有凡圣,不 见一切法,是名见法。正见之时,了无可见耳。」经中有云作是念,有云作是言;言者,从听法说,欲其广也;念 者,从内心说,欲其细也。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 是菩萨。】
  佛说一切法,并无我人诸相。是法本无我,安得纤毫有我。庄严佛土,便是心有能所,便是挂碍;皆不灵通无 我、法也。钞云:佛土者,心土也。以定慧之宝,庄严心内佛土者,菩萨也。不言其功,而人莫见其迹。以金珠之 宝,肃穆世间佛土者,凡夫也。自言其功,而常急于人见。
  文殊般若经云:「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之心,不见庄严之相是也。」
  无我、法者,即楞伽经所云二无我,谓人无我与法无我也。人无我者,谓人无本体,因业而生;法无我者,谓 法无本体,因事而破。若作富贵之业,则生于富贵中;作贫贱之业,则生于贫贱中,是人本无体也。若因欲渡水, 则为舟楫之法;因欲行陆,则为车舆之法,是法本无体也。
  马祖云:「自性原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方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皆属做作。一念妄图, 便是三界生逝世根本。但无一念,是除生死基本,即得法王无上瑰宝,故曰真是菩萨。」
  庄子云:「黄帝遗珠,惟象罔得之。」若有法能得菩提,便是无象中著象。故唯无所得,乃为真得。故老子曰 :「失者同于失,同于失者亦乐得之,知失之为得,永得矣。」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到佛眼处,老是无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 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十七分中,所言菩萨亦如是,言菩萨当学如来也。故节节言如来分上事。「如是,世尊!」极其夸奖,亦不能 于如是下,别添毫末。五眼皆如是所变现而成。华严经云:「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心故,慧眼见一切众 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如实相故,佛眼见如来十方故。」般若经所谓清净五眼是也。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蔽覆,不能自见。如无迷心妄念,则翳障退灭,五眼开明,见一 切色也。
  有僧问尊宿云:「观音菩萨用很多手眼何为么?」尊宿云:「通身是手眼,若人于这里睁得一眼 也无?」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
  如来说法,常指恒河为喻,有如是沙等恒河者,谓一粒沙为一恒河也。佛世界者,谓一凡夫世界,必有一佛设 化,故凡夫世界,皆谓之佛世界。黄檗云:「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蝼蚁踏践, 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泥臭味,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众生与佛,更无分离。」
  【佛告须菩提:「尔所领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以此心起念时,便属妄根,自佛观之,则有形相矣。有形相故,可得而知也。若寂然如虚 空,则无得而知矣。且所谓他心通者,谓彼既起心念,则可得而知也。昔有人把棋子于手中,令他心通者观之,则 知其为棋子,以己知为棋子故也;然己则不知其数之多寡,使彼言之,则亦不知其数,以己不知其数故也。如佛者 ,岂止他心通而已哉!故无量众生,一起心念,皆悉知已。妄心即非心,觉妄之心亦为非心。本无妄念,不起妄心 ,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情意构逗,随时流转,故有三世,若悟真一之心,即无过去现在未来,silver christian louboutin pumps。若有过去心可灭,即是自灭;若有未来心可生,即是自生。既有生有灭,即十分住真心,即成六十二种邪见,九 百种烦恼。
  过去未来现在三心,皆不可得,即此是为非心,亦即此是名为心。种心之心属妄,非心之心属真,为心之心则 真妄混一,即中道也。
  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云:「与汝安心竟。」此能觅之心,即了不可得之心也。与安心,难道是名 为心乎?可以知心之义矣。
  昔妙吉利菩萨见一人云:「我造杀业,决堕地狱,如何救度?」菩萨教之谒佛。佛曰:「汝造杀业,从何心而 起?为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起过去心者,过去已灭;若起未来心者,未来未生;若起现在心者,现在不住 。三心俱不可得故,即无起作;无起作,于其罪相,何所见耶?心之自性即诸法性,诸法性空即真实性,汝不应妄 生怖畏。」是人闻佛说法,即悟罪业性空,不生怖畏。
  罗山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头咄云:「是谁起灭?」天童颂云:「纷纭起灭是何物?」从前将来当初 ,皆心起灭而成。但识是谁起灭,即使心空境寂。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与第八分全同,此拈出因缘二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端,如来说得福 德多。】
  此再发现无住相布施,以明福德,亦归无相之意。疏钞云:若据舍大千至宝布施,其福极多;若执著盼望福德 ,有为则有尽,故不为多。福德无端者,paul smith women,无愿望心也,是名无为福。正如空谷来风,谷不与风期,而风自至。又如深山产木,山不与木期,而木自生。故 福德为多,因缘二字是眼。
  此分为佛因,下二非常色身诸相为佛果。因无相,果亦无相,故次序明之。
  沩山问仰山:「一切众生但有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博山别曰:「业识茫茫,与诸佛不动智,相去多少何? 」譬夫贫者握金成土,富者握土成金,其变动一也,福德有无之义,明矣。
  苏轼阿罗汉颂曰:「尔以舍来,我以慈受,各获其心,宝则谁有?」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 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 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十九分之福德,因无相也;二十分之具足,果无相也。具足色身三十二相,具足诸相八十种好。坛经云:「皮 肉是色身。」华严经云:「色身非是佛。」观此则知肉身无如来,殊不知有真如来存焉。知色身非法身,殊不知有 妙色身存焉。华严经云:「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浮现。」曰妙色身,则现一切色身三昧,便是法身,非别有神力以 显法身也。
  凡夫见说诸相不可得,恐著于空,谓观空难道见色,见色莫不皆空,则失之寂聊矣。殊不知空色一如,有无不 异。能于无身而见一亲身,无相而见一切相,则色身诸相,何尝欠缺哉!具足诸相,便有住相意;诸相具足,便是 无我相作用。
  东坡居士曰:「众生刚狼自用,莫肯信入,故诸贤圣,皆隐不见,独峨眉五台庐山天台,犹出光景变异,盖慈 善深重,急于接物,具足诸相,其应现亦然。」故有颂曰:「愿解此相,是谁缚尔?」具足诸相,是急于接物处; 即非具足,是解相缚处。
  大悲阁记云:「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拔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彼皆吾头,而不 能为头之用;皆吾身,而不能具身之智。则物有以乱之矣。又云:「非无身,无以举千万亿身之众;非千万亿身, 无以示无心之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第七分已有无法可说,此并其念而冥之。﹞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jimmy choo purses,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前云:无定法可说,但随宜所说,而所说皆不可取,是犹有说。至此,则彻底扫去,直云:无法可说。莫作是 念,乃决言之,不惟无其说,并无其念也。楞伽云:「若不说一切法者,教化则坏。」故知无说,非杜默不言,但 以无所住心而说。此说遍天下,无乖法之过也。颜曰:「终日吃饭,未曾吃著一粒米;终日著衣,不曾挂著一茎丝 。」是以我佛横说直说,四十九年,未曾道著一字。若言如来有所说法,便不能解会我所说,直饶说得天华乱坠, 也落在第二著。唯能坐断十方,打成一片,非语言可到,是名真说法也。孔云:「予欲无言。」老云:「知者不言 。」要知无言不言是所以言,便知无说处是所以说矣。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 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慧命者,善现达佛智海,入深悟门,慧悟无生,觉本原之命,非去非来,故曰慧命。
  生信念,则著佛见,故曰非众生。不信,则著凡夫见,故曰非不众生。此二见者,皆须打扫;圣凡同尽,不隔 二界。故曰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有人问:「如何是大地众生同成佛?」西影曰:「他见得众生是佛,才是自负自佛;你若不信, 仍是众生。」
  道德经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又云:「常使民无知无欲。」孔子曰:「民可使由之。」此众生本来面 目,三教圣人,别无法门。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Search this Thread:

Advanced Search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1:23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