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Other Methods of FREE Advertising > Manual Traffic Exchanges

Manual Traffic Exchanges This is a list of Manual traffic exchanges that you can use to get your site viewed by thousands of people a week. Manual traffic exchanges are better known for quality over the quantity you find with auto surfs. But both are great for generating traffic.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Display Modes
Old 03-30-2011, 11:11 AM   #1
qingxiu33
 
Posts: n/a
Default 印度

印度国旗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长久的文化古国之一,存在壮丽的多样性和丰 盛的文化遗产和游览资源。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交界,与斯里兰 卡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发明了辉煌残暴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批教之一―― 佛教的发祥地。
中文名称: 印度共和国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India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新德里 主要城市: 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 国庆日: 1947年8月15日 国歌: 《人民的意志》 国家代码: IND 官方语言: 印地语,英语 货泉: 卢比 时区: +5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首脑: 普拉蒂巴・帕蒂尔,曼莫汉・辛格 人口数量: 11.66亿(2009年) 人口密度: 391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 国土面积: 298万平方公里 GDP总计: 1.23万亿美元(2008年) 人均GDP: 1066美元(2008年) 国际电话区号: +91
目录
国家简介基础介绍主要节日地理重要城市历史政治体系体制宪法议会政府司法政党重要人物天然资源地舆状态行政 计划文明教导文化教育消息出版印度税制中印边界对外关系中印关系同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同美国的关系同欧盟国 家的关系同东盟国家的关系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同其余邻国的关联军事实力打算生养风土着土偶情诞生葬礼婚礼普迦 仪式(Puja)传统服饰饮食习惯印度的10项特别习惯和6大禁忌 国度简介根本先容  面积:面印度景色集萃(20张)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含中印边疆印占区和克什米 尔印度实际把持区等)。印度政府声称其国土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亚 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印度国徽
人口:11.66亿(2009年美国CIA网站)。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 .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 %,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2%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其次为 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 .4%)等。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该国西北部,坐落在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译:亚穆纳河)西岸。新德里和德里中距离 着一座德里门(the India Gate),并以有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老德里。 本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央,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占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为838万,到1997年, 估计达900万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脏,在这里可以感触到整个国家运行的脉搏。同时,它又是一面镜子,既可 以看到印度辉煌的历史,也可反应出印度现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牢牢相联,古老与现代交印度风光观赏(2 0张)相照映,组成了一幅令人着迷的历史画卷。   国家元首: 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当选总统;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拜龙・辛格・谢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当选;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职;2009年5月连任。印度议会人民院首位女议长梅拉・库马尔,2009 年6月出任;印度国大党主席重要节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建立共和国。   
独破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国民解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冬去春来、春季播种节 令,因而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w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地理  :印度 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 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心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做作地理 区。属热带季风尚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域26℃~29 ℃。主要城市  孟买 英语:Mumbai;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国最大海港和印
印度国花 莲花
度棉纺织中心。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   德里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新德里位于南部,与旧城隔着一座德里门。新、旧德里的 总人口为1130万(1997)。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第二大港口城市,和麻纺织中央。   金奈(泰米尔语:''Chennai'' )以前称为马德拉斯(英文 ''Madras''),南印度东岸的一座城市。   班加罗尔(Bangalore)   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首府。人口连郊区291.4万(1981)。也是印度高科技高科 技工业区。   艾哈迈达巴德(Ahmadabad)   一译“阿默达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纺织中心。人口连郊区251.5万(1981) 。   海得拉巴(Hyderābād),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人口连郊区252.8万 (1981 )。   坎普尔(Kānpur)   印度北部北方邦南部城市,临恒河,加尔各答以西970千米。市区面积262平方千米。人口约168.8 万(含郊区)。   浦那(Pune)   印度西部城市,在孟买东南140公里。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第二大城。人口连郊区 168万(1981)。   那格浦尔(Nagpur)   印度中部城市。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部。濒临纳格河,几乎位于印度的地理中心。人口129.8万(1 981)。历史  
印度舆图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指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最早晓得 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著述中始 称印度,这一称呼沿用至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涌现了灿烂光辉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但在自然灾祸和外族入侵的 双重打击下,哈拉帕文明逐渐灭亡。约公元前14世纪,来自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地区驯服了当 地土人,于公元前一千纪初期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隶制国家,从而构成高度发达的文明。婆罗门教形成于这一时期, 以神的名义制订的种姓轨制一直影响到今天。   公元前6世纪之后,印度内战频繁,并呈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随之崛起。内 部的纷争也导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腊人接踵攻入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巨大的阿育 王皈依佛教并鼎力推广佛教。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5年消亡,印度进入列国时期。直到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的 第一个同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兴起,带来了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华。在笈多时代,从古老的婆罗门教演变出来 的印度教兴起并逐步盘踞主导地位。也恰是在这一时期,古代印度文化到达了颠峰。   从公元8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一直侵入南亚次大陆,同时也将伊斯兰教传入此地,使印度文明 增加了新的色彩。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成为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与耆那教日渐式微。1526年,信仰伊斯兰 教的蒙古-突厥贵族树立了莫卧儿帝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节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给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发展了卑躬屈膝的独立活动,其中以甘地为首的分歧作运动为民族主义事业赢得大 众支持做出了重大奉献。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之后经由两次印-巴战斗,南亚次大陆造成了目前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谈判和互信办法的建立正在削 弱这一地区的缓和局面。在目前印度的经济成绩惹人注视,然而也面临了多项挑衅,例如重大的人口多余、环境恶 化、大批的贫困人口以及印度海内的种族以及宗教矛盾。印度的经济在从前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展范围。政治体制 体制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
印度加尔各答麦丹广场
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控制。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 在总统无奈行使权力时接任总统,并不能主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 。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不设副国务卿。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 称印度为所谓的联邦制国家,是
印度国鸟 孔雀
主权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用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国民不分种族、性别、出生、宗教信奉和出生地点,在法 律眼前一律同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军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 按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提议行使职权。议会  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4 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发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宪法划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政府  联邦总统普拉蒂巴・帕 蒂尔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中选总统;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拜龙・辛・谢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当选;首相兼国务卿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职;执政党印度国大党主席为索尼娅・甘地。司法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利 机关,有权说明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级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 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供给征询和倡议,实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 权,对宪法和法律的履行情形进行监视等。政党  ①印度公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国大党(英)是印度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据称有低级党员3000万, 踊跃党员150万。1885年12月成立,引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夺印度独立的奋斗。印独立后长期执政 ,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该党现为最大执政党,现任主席 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    ②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景立的印度人民联盟。自称有350万党员。印度人民 党是印度第二大资产阶级政党。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权势和城镇中小资产阶级好处,具备极其民族主义和极端教派 主义颜色。现任党主席为奈杜(Naidu)。   ③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 共产党分出后组成。近年来发展较快,党员增至70万,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现任总 书记哈・辛・苏吉特(H.S.Surjeet)。   ④印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于1920年。有党员54万。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 共名称。1981年4月,丹吉因支撑英・甘地与党内产生不合而被开革出党,该党再次决裂。现任总书记A・B ・巴尔丹(A・B・Bardan)。   ⑤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处所政党。近年来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气力,1999年大选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政党 。在安得拉邦执政,党主席、邦首席部长钱・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du)以看重信息技巧著称。重要人物  普拉蒂巴・帕蒂尔(1934/12/19~),联邦总统、律师、政治家,国大党成员,曾任拉贾斯坦邦邦长,现任印度总统。   普拉蒂巴・帕蒂尔,1934年12月19日出生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检察官家庭。她早年毕业 于孟买的政府法律学院,获法律学士和艺术学硕士学位。1962年,帕蒂尔当选马哈拉施特拉邦议会议员,开端 了从政生活。1986年,她当选为议会联邦院(上院)副议长,1988年担任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国大党主席, 1991年入选为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议员。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贾斯坦邦邦长,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 位女邦长。   2007年6月14日,帕蒂尔被印度团结提高同盟推荐为印度总统候选人。7月21日当选为印度首位女总 统。   帕蒂尔的丈夫谢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担任过议员和市长的职务,有一双儿女。    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1932/09/26~),总理、外交部长,资深政治家,国大党元老,2004年5月19日被总统任命为新总理,并在任命国 务院成员时兼职外交部长,22日正式宣誓辞职。   2004年5月印度国大党意外博得印度第14届议会选举后,就在人们广泛看好国大党主席索妮娅・甘地行 将出任印度新总理之时,索妮娅・甘地于2004年5月18日表现谢绝出任,推举前财政部长辛格出任。自然资 源  印度矿产资源丰硕,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 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量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 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 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自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 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储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 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古代农业、手工业、现代产业以及其支持工业为主。 然而,印度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开发应用不高。据统计为15-30%左右。(主要是煤炭,铁矿)地理状况  印度共和国事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 29 7 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 拉雅山向南,始终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 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货色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门海拔不 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领相对上风,不仅交通便利,而且 在热带季风气象及合适农业出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饶泥土前提的配合 下,大局部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成长,有着得天独厚的 天然条件。[1]行政规划  阿迪拉巴德 Adilabad   尼扎马巴德 Nizamabad   卡因纳加尔 Karimnagar   梅达克 Medak   海得拉巴 Hyderabad   兰加雷迪 Rangareddi   马布那加尔 Mahbubnagar印度首都新德里风光(20张)   那尔贡达 Nalgonda   瓦朗加尔 Warangal   坎曼 Khammam   斯里加古兰 Srikakulam   维兹亚那格兰 Vizianagram   维沙卡帕特南 Vishakhapatnam   东哥达瓦里 East Godavari   西哥达瓦里 West Godavari   克利须那 Krishna   贡都尔 Guntur   普拉喀桑 Prakasam   内洛尔 Nellore   古德伯 Cuddapah   卡努尔 Kurnool   阿嫩达布尔 Anantapur   契托尔 Chittoor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2]文化教育文化  印度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 北部假寓的移民浪潮为始。很可能在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剧烈抵触。在当前的一千年间雅利安人遍布全部印 度,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 那》和 《摩诃婆罗多》。   
印度泰姬陵
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留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分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 优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西南北有保留完好的不同建造作风的宏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 城堡和庄园、德里的绚丽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雄伟漂亮的泰姬陵等。   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跟着印度的迷信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印 度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GDP增长率仅次于中国。   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 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信仰印度教的人占绝大多数,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 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协调相处。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庙宇、雄伟的 教堂、巨大的清真寺、香火茂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贸易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 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 庙等。教育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 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全国现有350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德里大学 、加尔各答大学等。   2007年相关数据显示,印度人口识字率达到75%,但成人文盲仍高达3亿,居世界之首。印正在全国6 00个行政区中的589个推广扫盲计划,力争在“十一五”结束时识字率达到85%。2008―2009年, 印6岁至14岁儿童入学率亲近100%,但全国平均小学辍学率高达31%新闻出版  印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 团所有。截至2007年底,共有96种文字的报刊35595种,总发行量9900万份,居世界第2位。印地 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报顺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 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 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 (1)新闻宣布署:相称于政府中央通信社,占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 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 (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吞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 支社,于1949年新年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 。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 (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 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 者。 (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附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9.1%。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播音。对外 使用27言播送。 全印电视台于1959播,1976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截 至年3,全国共有56视台,23星频道。电视网覆盖全国海洋面积的77.5的89.6印度税制  印度是个 历史悠久的国家,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886年从英国引入的所得税制成为了印度税收制度的 雏形。1947年独立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步自在化,印度开始对税制进行补充和完善,逐步开征了遗产税(19 53年)、赠与税和财富税(1958年)和逾额利润税(1964年),并在1986年实施了有限度增值税。 1991年,印度政府对税制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明显功效,形成了目前一整套完善的税收体制。印度的税 制绝对简单,包括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农业税、本钱税、赠与税、花费税、销售税、有限度增值税 、关税等10个税种,下面将备税种划分为所得税类、流转税类以及其他税类分别介绍。中印边界  中印边界全 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接壤处至中国、 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 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 有正式规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 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尔的,它有着深入的历史本源和复杂的背景 。西线边界:克什米尔东半部(含拉达克地区),7世纪时东半部开始属于吐蕃(今天中国西藏)疆域,1242 年吐蕃全境并入中国元朝(蒙古大汗国)幅员,元朝在此驻军,为宣政院辖地,从此到中国清朝的1850年代都 是中国的领土。1830年代英国殖民者从印度侵入,克什米尔王公向清朝驻西藏大臣求援,因为清朝政府腐朽无 能,忙于鸦片战争,不想救济,英国殖民者趁机占领,但清朝中央政府、清朝驻西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都不承认 ,而且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东线边界:锡金、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 ,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东线边界:公元1228年,中国云南、缅甸东北部一带的傣族超出阿萨姆东部山脉,统一了各部族,结束了长期 的战乱,建立了阿洪王朝(Ahom),史称阿霍姆王国或阿萨姆王国。锡金、不丹和阿萨姆邦地区等从来不是印 度的一部分,不丹也与印度基本上没有联系,印度东部素来就没有和中国交界。锡金、不丹自7世纪开始即为吐蕃 (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不丹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 化的影响。锡金大部分依然是中国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中国的领土。1890年中英 在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锡金割给英国维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由此 锡金沦为英国的“掩护国”。因为不丹印度在1949年签订《永恒和平与友好条约》,内容主要是不丹内政和外 交要接受印度的指点,印度在不丹驻军,印度开始干涉不丹,却导致了中国与这个曾经是中国领土和藩属国的国家 一直无法建交。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 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衔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 。当时对西藏领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受 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 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2008年1月,辛格总理在访问中国后未几,就到包括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观察,抛出推动印度东北边境地 区开发的一揽子计划。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又在中国达旺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 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印度强化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事实占领”和“事实开发”的做法,不利于 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利于两国在安全领域增加的互信。2008年美印核协议签署和美印太空合作等第 三方因素,如果不在中印战略对话档次增信释疑,可能也会妨碍中美关系提升的高度。   不管是东线的麦克马洪线,仍是西线的约翰逊线,都不具有法律根据,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承认 。在中印边界谈判中,中国政府本着“相互尊重、相互懂得”的原则,在边界协定中,中国间接承认了印度对锡金 的主权,为解决边界争端做出了重大妥协。锡金王国是1975年被印度侵吞的,北京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既成事实 。这次签署的边界协定规定,中印两国重新开放自中印边境战争以后一直关闭的一个锡金边界口岸,另外还预备在 中印边境再开放一个口岸。在中印边界协定中,锡金被视作印度的一个邦,喜马拉雅山麓的纳图拉口岸定为边防和 海关检讨关口。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固执保持自己的主意,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公道的领土要求束之高阁,甚至还企图在西线阿克 赛钦瓜分一片土地。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边境中国边防部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 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 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申明, 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 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 全线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2年3月1日全体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 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为 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缉获的其他 军用物质进行收拾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凌辱、不没收私家财 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医治。   中印边境自卫回击作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不同于国内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也 不同于抗美援朝战争。对外关系  印为不结盟运动开创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力 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施展重要作用。暗斗结束后,jordan shoes on sale,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偏向苏联的大国均衡政策,推行全方位求实外交。中印关系  1950年4月1 日中印建交。1959年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 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8年、1992年、1993年、1994年印度总理拉吉 夫・甘地、总统文卡塔拉曼、总理拉奥、副总统纳拉亚南先后访华。1991年、1993年、1994年、19 95年、
印度
1996年李鹏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乔石委员长、江泽民主席分别访问了印度。1 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实验,使中印关系严峻受挫。经我重复唱工作后,印政府领导人多次 表示乐意追求发展对华关系。1999年,印度外长贾斯旺特・辛格访华,双方确认,中印关系发展的条件是互不 视对方为威胁,基础是两国独特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00年,5月28日- 6月3日,应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对中国进行国是访问。其他重要交往有: 3月6-7日,中印首轮司级保险对话在京举行。3月29日,应印度人民党(BJP)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系部部长戴 秉国访印。4月28-29日,杨文昌副外长赴印度加入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第12轮会谈。7月7-12日,印联邦院副议长、各国议会联盟理事会主席赫卜杜拉女士应邀对中国进行友好拜访。 8月29、31日,李鹏委员长在纽约出席千年议长大会期间,分辨会见了议联理事会主席、印联邦院副议长赫卜 杜拉女士和印人民院议长巴拉约吉。11月13日,中印边界问题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第8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 方交换了描写边境中段实控线走向的样图,并就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2年,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1月13-18日 应印总理瓦杰帕伊邀请,国务院总理朱�基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先后访问了阿格拉、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访 问期间,朱总理与瓦杰帕伊总理举行了会谈,并分离会面了印总统纳拉亚南、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坎特、人民院议 长巴拉约吉、人民院副议长赫卜杜拉、反对党首领、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等。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 怀的地区、国际问题等普遍交流了看法。双方再次确认中印互不构成要挟,并就共同加强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达成 广泛共鸣。双方签署了包括旅游、空间、水文、科技、植物检疫等范畴的6个合作文件。6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 阿拉木图缺席亚洲互相合作与信赖措施会议峰会期间,会见了与会的印总理瓦杰帕伊。江主席确定瓦杰帕伊总理访 华。江主席还就当前印巴局势论述了中方的立场,盼望印巴双方通过对话缓解紧张局势。   中印之间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区共约 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最大的争 议在东段,印度占据着大概9万平方公里的中领土地。1989年6月至2000年4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 小组共举行十二轮会谈。1993年9月,双方签署了“对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掌握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定的协议” 。1995年,双方互撤了驻扎在中印边界东段旺东地区的两对哨所,基本解决了两国部队过于濒临问题。199 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为落实两国达成的协定,双方于1994年成立了中印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2000年11月,该小组举行了第 八次会议,双方交换了边境中段实控线走向的样图。2001年6月和12月,该小组举行了第九和第十次会议。 2002年3月、6月和10月,该小组举行了第十一、十二和十三次会议。   中印之间关于锡金的地位的异议还没完整解决。   寰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印在金砖四国机制下开始了经济政治合作。   印度90年代以来经济起飞,争取国际大国地位的尽力日益显著,开始威逼到安理会五常;印度、日本、德国 联合成一个小团体频频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中国的立场是安理睬须要改造,但不明白支持这三个国家。同 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  印与前苏联于1947年建交。1955年后,苏联开始向印提供巨额经济、军事支援。 1971年,两国签署“和平友好合作公约”,建立极为密切的双边关系。1991年底苏联崩溃后,印大力开展 与俄罗斯和其他各自主国家的接触来往,loafers tods。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印,两国签订了“印俄友好合作条约”、“印俄防务合作协定”和“印俄贸易 合作议定书”等九项协定。1994年,俄罗斯副总理尤里・亚罗夫、国家杜马主席里普金、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先 后访印,印度总理拉奥实现访俄,促使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关系敏捷恢复和发展。 1995-1997年,印俄关系继续回升。1997年3月,印度总理高达访问俄罗斯。俄明确提出两国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重申支持印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态度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请求。10月,印国防部 长亚达夫访问俄罗斯。俄重申不向巴基斯坦出卖武器,双方批准将两国长期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有效期延伸至201 0年。1998-1999年,印俄关系全面晋升。1998年5月,印核试后,俄反对对印进行经济制裁;12 月,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对印进行正式访问。 1999年5月,俄总统特使普里科德克和印外长辛格互访,双方主要讨论了科索沃问题和双边关系,重申将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俄方许诺将两国军事合作提高到最高程度,将向印提供印要求的所有兵器。   2000年,印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印俄关系继承稳步发展。2002年,印俄关系继续得 到坚固,双方进一步深入军贸和军技合作。同美国的关系  50年代~60年代,两国关系亲密。1971年印 与前苏联签订“和平友爱合作条约”并动员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美关系严峻受挫。80年代后期 关系有所恢复,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美是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   2000年,印度积极拓展同美国关系。2001年,印度继续巩固印美关系发展的势头。2002年,印积 极推进同美国关系,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交换与合作发展迅速。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2000年,印与欧盟建立首 脑会见机制,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与欧盟建立相似机制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印最大的贸易搭档,双方商业额占 印外贸的近30%。   2002年,印与欧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地理地位相近,有悠长 的历史关系,但因印1970-1990年间外交上推行亲苏政策及双方在柬埔寨问题上存在分歧,印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关系普通。九十年代,印 积极推行东向政策,重视加强同东盟各成员国的交流与协作。1996年印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参加东盟地 区论坛。1997年参加孟印缅斯泰经济配合组织;2000年11月与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共同成 立湄公河-恒河合作规划。   2002年,印度和东盟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建立印度--东盟10+1对话机制,标志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后始终不 睦,并于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暴发全面战争。1971年12月建交,1976年7月复交 。80年代关系有所缓和,近年来因克什米尔争端又不断出现紧张局势,边境交火事件不断。双方领导人和官员为 改良关系进行过多次对话和会谈。1992年底,印度发生阿约迪亚毁寺事件后,在巴引起强烈反应,导致印巴关 系降落。1993年,两国关系因孟买爆炸案和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等事件持续恶化。1994年,印巴关系因彼 此指责并驱赶对方外交职员而连续紧张。1995年,印巴就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沙拉尔谢立夫城的圣陵和清真寺被 毁事件相互指责,双边关系更趋紧张。1996年,印巴关系稍有弛缓,但未取得本质性进展。1997年,印巴 恢复政治对话和总理见面,两国关系出现缓和势头。1998年,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开展核军备比赛,两国关 系急剧紧张。1999年2月,印总理瓦杰帕伊与巴总理谢里夫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双边一度缓和。但4月印 巴试射导弹,5月两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卡吉尔发生激烈冲突,印巴关系再次由缓和趋势恶化。12月,一架印 民航班被劫持,印外长责备巴与此事有连累。   2000年,印巴关系处于僵持状况,年底氛围有所激化。2001年,印巴关系以“9・11”事件为界限 呈前缓后紧之势。 2002年,印巴关系仍处于紧张对立状态。同其他邻国的关系  与南亚邻国各方面接洽较 多,但也存在许多抵触。1997年,印对邻国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推行“多予少取”的“古杰拉尔主义”政策, 与各国关系普遍得到显明改善。1998年,印度核试引发南亚地区核武备竞赛,导致南亚局势急剧紧张,南亚其 他国家对此仅作谨严表态。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卡吉尔摩擦,南亚局势恶化,南亚其他国家均对 此表示关注,呐喊印巴两国坚持抑制和沉着。军事实力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 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立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议 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治理和和谐。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行作战计划,指挥作战举动。现陆军参谋 长迪帕克?卡普尔上将(Deepak Kapoor),空军顾问长法里?霍米?梅杰上将(Fali Homi Major),海军参谋长阿琼?普拉卡什上将(Arun Prakash)。履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陆军103.5万,海 军7万,空军17万。另有50多万准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2007/2008财年,印度国防预算高达9600亿卢比,约300亿美元。一直以来印度把裁减军事实力当成争当世界 一流大国的重要标记。印度始终致力于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是印度国家战略的终纵 目标。印度当局坚信,军事实力是取得大国地位的必要基本,外交必须以军事为后盾,军事必须以外交为弥补,军 事力量不仅是形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外交最牢靠的王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战略思维,得到了印度 军师机构、军界、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广泛支持,印度导弹之父卡拉姆,就曾屡次在公然场所开门见山地宣称:“弱 小并不令人尊敬,因此,印度在军事上必须强盛”。   为实现“直接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国家战略目的,印度高度重视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制定 了到2015年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规划,鼎力推动海、陆、空三军转型。陆军:向策略打击军种转变;海军 :向远洋作战型军种改变;空军:向航空航天型军种转变。 以此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役需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未来军队”。为适应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军费支出构 造也作了极大调剂,被称为“重要破费名目”的武器采购费用达到了3340亿卢比,比上一财年1690亿卢比 的实际洽购费增添了近1倍。   在采购装备的资金调配上,印度空军、海军分别获得了1478亿及756亿卢比,而人数居多的陆军只得到 875亿卢比,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印度优先发展高技术军种的信心。印度军费和采购用度的大幅增加将有助于印 军购入更多的先进装备。从俄罗斯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从英国购置价值17亿 美元66架“鹰”式高等教练机,以及从以色列购买3架11亿美元的“费尔康”空中预警机。凭借“戈尔什科夫 海军上将”号航母舰载“米格-29K”战机,印度海军届时可在一天内控制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疆。印度国防部目前的重要采办项目包括 :空军计划从美国采购126架多用处中程战斗机、先进无人机和运输直升机,采购额高达90亿美元;陆军筹划 采购155毫米自行火炮、防空体系和网络核心战设备;海军计划购买进步潜艇、海上监督飞机、一颗人造卫星和 3艘航空母舰。   印度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宣告,到2010年3月的财政年度,印度军费预算将增长24%,达1.4 2万亿卢比,约500亿美元。将为印度的123万军队的现代化方案提供资金。除了军费估算,慕克吉还同意了 为准军事部分增加1.43亿美元。他还说,在本财政年度将为增强所谓的边境平安增加4.56亿美元。印度是 新兴经济体当中购买武器最多的国家,自2000年以来,印度进口的军事装备价值280亿美元。未来几年,印 度计划进一步签订价值估计达300亿美元的合同。   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强雄师事实力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斥其它大国对南亚 和印度洋事务的干预,强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制 定“恰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品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 建设,全面进步打赢未来战争的才能。   印度将与俄罗斯联合研发代号为PAK-FA的第5代先进战斗机。俄印联合研发第5代战斗机项目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将成为俄印两国政府在军事领域 内数额最大的一个联合研发项目。目前印度从俄罗斯引进的最新战役机为苏-30MKI战斗机。印度空军主要将领已经证明印度空军目前已断定了印度第5代战斗机的技术机能指标。据称 ,monster beats cable,印度空军愿望用5年的时光研发第5代战斗机。据悉,第5代战斗机PAK-FA具备隐身性能,可在不应用加力焚烧室的情况下进行超音速巡航,机上将装置自动式电子扫描阵列(AESA )机载雷达以及可加强灵活性的推力矢量喷管。   进入21世纪,印度陆军已经向俄罗斯购买了310辆T-90主战坦克。 印度陆军高级军官则表示,陆军用1781辆主战坦克调换老旧的T-55和T-72坦克的需要,将通过引进1657辆俄制T-90S和订购的124辆阿琼坦克得到满意。俄印签署协定引进310辆俄制T-90S坦克,根据双方又达成协议,印度再入口347辆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车辆制作厂已经开始根据俄方允许证生产另外1000辆T-90S坦克。   目前,印度已发布在未来十年里要建立一支航母舰队和核潜艇的计划。最近,印度还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 弹试射,其射程可覆盖中国的主要城市。而在邻近中国的边地步区,它也正在从新开启空军基地。 为激励印度制衡中国,俄罗斯逐步加强与印度军队严密合作。   平常体育   宾德拉取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子10米气步枪(60发)金牌,这是印度自1920年来参加奥运会 失掉的首枚个人金牌。   有剖析人士指出,宾德拉夺冠让印度人第一次逼真地品味到了奥运金牌的味道,从而也领会到奥运的快活所在 。人们从心理上第一次开始参加奥运会,信任在这种普遍性的心理介入下,印度的体育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印 度的奥运金牌也将一块接一块,当初,许多印度人就开始做起在奥运金牌榜赶超中国的梦了。    印度也是金砖四国之一。计划生育  印度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的起因主要是人口基数太大,育
印度大众
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太高。同时,还有早婚早育、新生儿死亡率过高、为育龄夫妇提供的避孕服务远远达不到实 际需求等诸多原因。印度政府制定了人口政策纲要性文件《国家人口政策2000》。根据这份文件,中央政府将 成立一个由总理亲身挂帅的“国家人口委员会”,负责领导监督所有家庭福利和生育健康计划的实施,各邦也将成 立由首席部长负责的类似机构。中央政府将在财政上大力支持有关部门推广计划生育、改善全国特殊是乡村地区的 医疗基础设施、培训计划生育及卫生专业人员等方面的工作。   特别是那些处于贫苦和低收入阶层的人接受政府倡导的计划生育观念,这主要包括“妇女18岁前不结婚、2 0岁前不生育”和“小型家庭观点”。为此,《国家人口政策2000》提出了一系列嘉奖措施。只管人口控制政 策已实施多年,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生机自己的家庭只生两个孩子,tods for sale,但总体而言,印度试图控制人口大幅增长的欲望已经很难实现了。印度国家人口委员会近日否认,截至2010 年的国家人口控制计划已经靠近于失败。   2000年通过的人口控制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措施,以避免全国人口超过11亿。然而,这个雄心勃 勃的计划再次落空,而且印度面临到2030年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十分事实的远景。此前,联合国人 口基金会在其颁布的《2008世界人口状况呈文》中指出,估计到2030年时印度人口将达16 .58 亿人,超过中国同年的14.08亿人,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讲演还指出,2008年印度总生育率是2.7 8%。现今的印度,一名妇女均匀育有3.9个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正常有2至3个孩子,而受教育水平低 的贫穷家庭一般则有7至8个孩子。有一对夫妻甚至在婚后27年内生育了23个孩子。   更令人惊讶的是,印度政府官员也普遍多生育。有人曾对印度议会的545位议员搞过考察,成果只有111 人依照国家倡导的尺度生育了两个孩子,其余的都分别生育了4到10个子女。鉴于印度生育的无序,联合国人口 基金会将其称为“缺少人口控制的典范”。印度男人很少关心如何避免多生孩子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妻子的事 件,妻子应该知道如何避孕。然而,印度人不太懂得都有哪些避孕措施。54%的农村妇女和74%的城市妇女表 示,据说过某种措施,但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措施。许多男人则肯定地说,他们的妻子在哺乳期不会怀孕。到目前为 止,印度人避免多生孩子的最有效办法只有绝育手术。在全国29个邦中,这种手术已在26个邦得 到推广。   印度人口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农业人口始终占7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工 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以致农业部门的剩余劳能源无法向其他经济部门转移。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处于失业或者半 失业状态。过去二三十年生育顶峰期出生的儿童已经或即将大量进入劳务市场,这预示着人口问题还将进一步恶化 。风土人情  四大传统仪式走遍全世界,入境随俗是不变的真谛。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 婚姻和普迦仪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必定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开心、一路 安然。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非常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筹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 女儿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
去的。印度人庆祝小孩出身与安全成长的方法,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祷告文,然后和亲朋挚友举行 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好汉或神�。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器重 ,由于这可以决议小孩将来的婚姻对象。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办火葬仪式。印度教徒逝世后, 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逝世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义务,应当由家眷担任,
印度妇女
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置。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 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无比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吹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 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宗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 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摆脱。婚礼   
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位置的代表,也是毕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纪,都会由父母取代为寻找社会阶 级、语言雷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节式相称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任伐柯人的祭司探讨嫁妆事宜,女方必须许可男女提出 的嫁奁数目后,双刚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准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需依据传统化装方式,开始抹油、沐浴 、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动物染料 在四肢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 功败垂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大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 吉利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蜂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领巾系在一 起,代表婚姻长久长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愿。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外家过夜 ,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 必须由祭
印度跳舞
司担负。典礼中信徒会将神像装潢后抬出寺庙游行庆贺,并且贡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 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进程中,信徒用手微微笼罩祭司手中的灯火,而后在本人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收神�赐赉 的力气。   通常在普迦典礼停止后,信徒能够分到一些祭奠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 ”。所以在印度,只有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简直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传统服饰  在印度, 可以由不同的衣饰跟打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奉、种族、阶层、区域等。   
印度女性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式,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拥 有特定款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拟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 髻外形。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庞杂,首先必须用玄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 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陈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色彩。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 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 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名堂变更极多,色泽赫然。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环绕在身 上。印度妇女善于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能,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 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 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奉,会有很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 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多少个步骤:印度传统服饰图(12张)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围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残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异。北方人以小麦 、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 吃炒饭。而中部德干高准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爱好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品。在饮水和饮料方面, 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个别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 6大禁忌  六大禁忌   1. 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制止食用牛肉或牛皮制品。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猪肉,因此游客最 好食用鸡肉或羊肉。   2. 在印度,应防止以左手递物给当地人,因为左手被视为视不洁的。   3. 在印度,不要抚摩小孩头部,coach handbags,因为印度人以为头部视神圣的。   4. 在印度,进入宗教寺庙和古迹都必须拖鞋,最好入境顺俗。   5. 参观印度寺庙时,最好不要衣着短裤和短裙。   6. 在印度,看到特殊宗教仪式举行时,千万不克鄙视或加以批驳,省得招惹长短。   十大特殊习惯:   1. 印度人习惯以「纳玛斯特Namaste」代替晨安、午安、晚安或欢送、你好......等所有 问候语。   2 . 印度人答复问题时,通常头部都会向左右两边点一下,这是代表「OK」「没问题」或「Yes」的 意思。   3. 印度大部份地区,都不门牌地址,当地人习惯以地标、桥梁、寺庙、市集作为辨识。   4.假如向10个印度人问路,会得到10个谜底。   5.印度人对游客最常说的话是:「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name?」「You're my friend.」不外当他们说这些话时,都是另有用意。   6.印度人思考逻辑很简略,动作也很迟缓,所以游客要有耐烦。   7.到印度人家里吃饭时,通常是由男主人作陪,最好不要委曲女主人同桌吃饭。   8.印度人习习用右手抓饭吃,并且将左手放在背地。   9.印度男性很喜欢找本国女子搭讪,尤其当你被误认为日本女性的时候。   10.良多印度人为了赚观光客的钱,都会学习各国的语言。所以在印度,能说各 种语言的人,不是向导、生意人,就是骗子。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暗藏 世界各国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亚洲 中国 韩国 日本 阿富汗 东帝汶 阿拉伯结合酋长国 巴基斯坦 沙特阿拉伯 巴林 印度尼西亚 泰国 尼泊尔 卡塔尔 土耳其 孟加拉国 哈萨克斯坦 缅甸 越南 阿曼 菲律宾 黎巴嫩 巴勒斯坦 亚美尼亚 土库曼斯坦 蒙古国 老挝 约旦 柬埔寨 科威特 阿塞拜疆 塔吉克斯坦 朝鲜 文莱 伊朗 新加坡 伊拉克 斯里兰卡 格鲁吉亚 吉尔吉斯斯坦 印度 不丹 也门 以色列 叙利亚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乌兹别克斯坦 非洲 贝宁 南非共和国 吉布提 尼日尔 赞比亚 尼日利亚 阿尔及利亚 毛里塔尼亚 埃及 加蓬 几内亚 冈比亚 博茨瓦纳 塞内加尔 埃塞俄比亚 中非共和国 加纳 安哥拉 肯尼亚 卢旺达 科特迪瓦 塞拉利昂 厄立特里亚 马达加斯加 马里 布隆迪 利比亚 索马里 津巴布韦 斯威士兰 几内亚比绍 刚果共和国 苏丹 喀麦隆 莱索托 塞舌尔 莫桑比克 坦桑尼亚 赤道几内亚 刚果民主共和国 乍得 科摩罗 摩洛哥 突尼斯 毛里求斯 利比里亚共和国 布基纳法索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多哥 佛得角 马拉维 乌干达 纳米比亚 欧洲 瑞士 英国 瑞典 意大利 马其顿 白俄罗斯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捷克 希腊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卢森堡 立陶宛 保加利亚 爱沙尼亚 黑山 德国 冰岛 安道尔 摩纳哥 乌克兰 罗马尼亚 拉脱维亚 丹麦 荷兰 奥天时 马耳他 塞浦路斯 梵蒂冈 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芬兰 挪威 比利时 葡萄牙 圣马力诺 斯洛文尼亚 匈牙利 法国 波兰 西班牙 爱尔兰 俄罗斯 摩尔多瓦 列支敦士登 北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古巴 巴哈马 巴拿马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牙买加 海地 伯利兹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格林纳达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圣卢西亚 尼加拉瓜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 波多黎各 南美洲 哥伦比亚 巴西 委内瑞拉 圭亚那 苏里南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巴拉圭 乌拉圭 阿根廷 大洋洲 帕劳 瑙鲁 图瓦卢 澳大利亚 马绍尔群岛 斐济 萨摩亚 基里巴斯 库克群岛 巴布亚新几内亚 汤加 新西兰 阿瓦图 所罗门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 纽埃 参考材料 1
印度地理  

http://www.cwfairs.com/info/news.asp?newsid=458
2
行政区划网  

http://www.1guo.com/Ver1/waiguo/asia/102501.htm
扩大浏览: 1
印度历史 http://www.gaihe.com/shijielishi/55-india.html
2
http://liondance-dragondance.org/c2.asp?d=278
开放分类: 地理,亚洲,英联邦,国家,南亚次大陆 “印度”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起源:百度词典): 1.India, Republic of 我来完美 “印度”相干词条:
  Reply With Quote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Search this Thread:

Advanced Search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1:17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