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室外已是艳阳高照,李菲在北方医院独自一人躺在光线暗淡且密闭无菌的移植舱内,闭目养神  ,等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因为不能离开无菌环境,在移植舱里的日子,李菲很孤独。
 
 
 
 
  一沓厚厚的就诊卡,见证着女生李菲(点击查看微博)这一路与病魔的抗争。
  每天,她只能敲一敲移植舱的窗户,让爸爸妈妈拿起窗边的对讲机。有时则会是上上网、听听音乐、给同学发  短信。
 
 
  当年的高考状元考上研究生后患病
  现在,每天的治疗花销加起来有3000多元,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所能负担的  ,
手机监听器短信拦截。
 
 
  这个来自北大的研一女生,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后,在医院中,每日记日记、写博客,记录着自己的这条“  充满自我挑战和救赎的道路”。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李菲接受了一年多的治疗。随着化疗的进程,肿瘤最后消失。李菲也在休学一年  后,终于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校园――北大。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元旦,李菲的病复发了。她不得已告别了刚刚熟悉起来的燕园,再次住进了医院,又一次  开始了化疗,
手机窃听器。
 
 
  “再过几天,就要通知我下一阶段要交的钱了。我其实挺怕的。”这个将迈入知天命年纪的中年男子,为了女  儿,愁白了头,
手机卡窃听器,还在自责着自己不能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从第一次住院开始,李菲的爸爸妈妈就变卖了所有家产,却依然负债10多万。这一次,则花费  更多。
 
  “白细胞降到200,血小板降到9000,上吐下泻、头昏脑涨、流鼻血、肚子疼、发烧、无力、难受,口  腔溃疡吃不下饭……这样的苦以后再也不要吃,只要走过这一关,以后一定要健康!”每天,李菲就这样一边述说  着自身的疼痛,一边给自己打气。
 
  从第一次住院,李菲就开始记录自己的心情,名为《抗癌日记》。以前写在本子上,现在则还会  写在微博上。
 
  她的父亲李海燕说,他们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人,2004年,女儿以县状元的身份,考上了中国青年政  治学院。2009年,毕业后复习了一年考研的李菲,考取了北大的社会学系,然而得知被录取后的第12天,她  就生病了,
电话窃听器,一个月后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
  住院写《抗癌日记》记录心路历程
 
  家庭负债10多万父亲急白了头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岁女童为获死刑母亲求情 亲笔书信令人动容
  
   文革时期邮票拍出897万港元(图)
  
   沈阳工商局回应不作为锦旗事件称系误会
  
   25岁女孩患白血病捐献器官获父母支持
  
   北漂护工带着雇主回乡收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