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Other Methods of FREE Advertising > Online Classifieds Directory

Online Classifieds Directory Online Classifieds are an often over looked method of FREE Advertising and way of getting your brand name out there, but just ask around...they work, if you work them.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Display Modes
Old 04-09-2011, 03:25 AM   #1
qingxiu33
 
Posts: n/a
Default 56个民族

56个民族
我国事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92%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超过15 00万;起码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

目录
56个民族1、蒙古族2、回族3、苗族4、傣族5、傈(lǐ)僳(sù)族6、藏族7、壮族8、朝鲜族9、 高山族10、纳西族11、布朗族12、阿昌族13、怒族14、鄂温克族15、鄂伦春族16、赫哲族17、门 巴族18、白族19、保安族20、布依族21、达斡尔族22、德昂族23、东乡族24、侗族25、独龙族2 6、俄罗斯族27、哈尼族28、哈萨克族29、基诺族30、京族31、景颇族32、柯尔克孜族33、拉祜族 34、黎族35、珞巴族36、满族37、毛南族38、仫(mù)佬(lǎo)族39、普米族40、羌族41 、撒拉族42、畲(shē)族43、水族44、塔吉克族45、塔塔尔族46、土家族47、仡佬族48、土族 49、佤族50、维吾尔族51、乌孜别克族52、锡伯族53、瑶族54.裕固族55、彝(yí)族56、汉 族数字风俗国度政策分布特色地舆地位人口一览语言文字语言概况文字概况宗教信仰 56个民族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长久而又富有传奇颜色的民族,handbag tods,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脚印,因此被誉为“ 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畜生肥壮的节令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贺丰收而举行的 体裁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听的赛马、摔跤,令人赞美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令人着迷的歌舞,显示出草 原民族独有的特点。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量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 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会,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步构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 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材健康者都应 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3、苗族  苗族的音乐跳舞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 、蜡染、首饰制造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活泼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奠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苗族有良多节日,但各地域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依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 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挚友,以泼水的方 法互致庆祝。当初,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5、傈(lǐ) 僳(sù)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涯在四川、云南接壤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役等 起因,逐渐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 阔季节(12月20日,相称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成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举行的“刀杆节”动人心魄,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存在“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力而设立的。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呼。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 藏,漂亮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广 泛信仰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 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 “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姑苏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 始宗教,祭祀先人,局部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 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8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 日,至今依然盛大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 佩白叟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代,每年九月九日便被断定为老人抚慰日。9、高山族  深谷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 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斗成功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笼 罩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许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熟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播种节”等,相称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10、纳 西族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shop abercrombie,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含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 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天然,信任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 “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昆裔。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因为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志愿,统称为布朗 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 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正常为3天。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栖身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 “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国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 。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聚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 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炬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13、怒族  怒族是云 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 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织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跟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氛围最 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 举行。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 “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足迹与炊烟,其假寓点便是 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因而拥 有普遍的大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余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蒲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 ”节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普通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 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本人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 鄂伦春的祖先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别的情感,对篝火无比亲热。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 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 ”、“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 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愚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祷告、祝愿族人安然 、捕鱼丰收。17、门巴族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雷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购置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 加牟尼出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留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 动。18、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 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 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气习惯 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心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 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有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 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 蜜圈圈和油香。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 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由协商,正式统 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奉多神和做作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外,还有“仲春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21、达斡尔 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辟者”。族源 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保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 ,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相互往对方的脸上争 光,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祥。22、德昂族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 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 岩”。德昂族是西南边境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 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 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 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 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划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 份,这一月的开端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越日,即为节日。因而,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 日。24、侗族  侗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当前,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 门。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请客活动 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爱好斗牛,每个村寨都豢养有专供竞 赛用的“ 水牛王”。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欲望,正名为独龙族。 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崩溃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 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天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便是独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 接洽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是非经常以食品筹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 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破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 江等地有少量散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原形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十分器重传统 节日,尤其以过“回生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27、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 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同一称为哈尼族。哈 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 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积厚流光。西汉时,天山 北部的乌孙等于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 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奉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忱好客,待人真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 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29、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邻近地 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肯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 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位置。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详细时光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 农历尾月间进行。每年阴历玄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30、京族  京族 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 ,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依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 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 烈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备奇特民族作风的建造物。31、景颇族  景颇 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散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重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 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树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 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利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 中是天上太阳招集地上万物加入的一种大型歌舞嘉会,并由犀牛传布至世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32、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意有多种说明:“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 ”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寓居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 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涌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呈现时即过诺若孜节 ,相似于汉族的春节.33、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 “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 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 过去一年的贫苦,design polo shirts,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收。34、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据,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 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 ”、“美孚”等。黎族名称的应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 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golf polo shirts,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况基础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辈的一个传说.35、 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起码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 的称说,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以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 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运动与藏族无多大差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处所 还保存有“氏族聚集”的古老习惯。早印占区,也有很多珞巴族同胞。36、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 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 ,黑水��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 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个别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 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37、毛南族  毛南 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人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史籍记录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显明 的特点:一是一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发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 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占的纪念活动。38、仫(mù)佬(lǎo)族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 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从前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 之外,简直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标主要 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安全、五谷丰产。39、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 “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敬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亲密相关。如大过年(春节) 、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办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 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独特举行。40、羌族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 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对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 山区产有世界上罕见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获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顺祖先和天 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首、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富外,还必备美酒。41、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 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 、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爱好的副业出产,园艺也是他们的专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 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降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 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42、畲 (shē)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white polo shirts。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 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 ”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看重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必定的 传统习惯。43、水族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 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 正式定名为水族。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 ,每逢亥日进行。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固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点,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 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 皮山等县。1954年7月17日建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 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抵类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 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45、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 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一 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贸易和手产业,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节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 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景致精美的地 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群体活动。46、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 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 只有为数未几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 。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科学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47、仡 佬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 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 97%以上。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 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48、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 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着土偶”,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 于养羊。 “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联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 有节日食物。49、佤族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 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燃烧,而后由丧 尽天良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情势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健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 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白盼望丰收、期求平安的宿愿。50、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 意为“团结”或“结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 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 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从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 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盘算的,每年都在挪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 天或其它时节。51、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 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 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 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52、锡伯族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 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 域有散居。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 忘却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幽默、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53、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范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 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衣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 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 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54.裕固 族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 尔”。裕固族来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 族。 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应着本民族物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典礼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 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55、彝 (yí)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 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 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 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56、汉族  汉族是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河汉,《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 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止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 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共56个民族,汇聚成一个大家庭。数字习俗  数字习俗简介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因为种种原因,某些民族将一个或多少个数字视为十分神秘的东西,加以崇拜或禁忌 ,从而造成了丰盛多彩的数字习俗。   白族、水族:6   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异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唐初居住在云南大理洱海一带 乌蛮6个部落的总称)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 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既有福分,又有钱财)一词之义。白族自 古使用汉字,“6”与“禄”谐音,故视“6”为吉祥之兆;一说汉语方言“6”与白族语言中“足够”一词读音 相似,因此不论你送的货色多少,只有有“6”这个数,就“足够”了。 白族青年男女定亲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需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 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外家送礼,鸡蛋少则60 个,多则166个。送小孩子的东西也要带“6”:小帽、小衣、小裤、小袜、小老虎鞋、小裹被等。亲戚友人、 街坊街坊送礼,也必须带“6”字。否则,再重的礼物也会使主人觉得晦气。 白族有句俗语:“六六三十六,起房盖新屋。”说的是一个男子成年自立之后,不论有多少屋宇,都要自建新居。 到了36岁仍不能造屋的,也要当时把石料下好,以示造屋的雄心,不然就会被乡邻嘲笑。 “6”在水族文明中也具有特殊地位。 相传,水族古代文化典籍《水书》有“6家”或“6箱”、“6部”,即《正七卷》、《春寅卷》、《亥子卷》、 《丑牛卷》、《甲巳卷》、《墨书》。《水书》的发现者相传是“拱略夺”,即水族古代历史上的6位贤人智者: 羊、毫、罕、项、挂、光。 过去,水族人家有老人逝世时,必请粗通《水书》的6个人共同切磋取舍“吉年吉月吉日吉时”,企求“拱略夺” 保佑,以使子孙发达,六畜旺盛。在丧葬典礼中,抉择一房间,用6把稻草铺于地上,上面放一个簸箕,簸箕上摊 着白布,摆上6只羽觞、6双筷子和白米,白米上放着用红纸包裹的6个银毫。再设一张供桌,席旁放着6根香和 6个新编的草凳,席上摆一碗煮熟的6条干鱼。出席6个人,包括一位水族书师和丧家家族中五位代表(这些代表 家里必须没有妊妇)。书师手拿6穗糯稻上系一串白纸条,念咒语恭请“拱略夺”登门赐福。其后,杀鸡敬“拱略 夺”,最后把煮熟的鸡和6碗鸡煮菜稀饭一齐供上。 水族地区赶场是六天一场,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地支来排。欢度一年一度 的传统佳节时,要以6或12天为距离,分批过。为祈雨充分而举行的“霞节”也距离6天或12天 。   哈萨克族:7和40   哈萨克族有罚“7”、崇“7”、尚“7”的习俗。 罚“7”。哈萨克汗国时期的法典规定,凌辱胡大的人,若有7人作证,即可用石头砸死;杀逝世苏丹等贵族人士 ,必须罚一般人7倍的命价;碰到不公平的裁决,可上诉7个汗。 崇“7”。哈萨克族牧民一直坚持着古代牧区社会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阿吾勒等7层,并规定阿塔由7辈以下的 几个阿吾勒组成。部落的酋长一般有7名,分辨属于7种不同的宗教信仰派别。直到清代,阿尔泰地区的克烈、乃 曼部落仍旧是7人治理体系。正因为“7”被视为神圣的数字,哈萨克族人必须牢记自己7代祖先的名字,谚语云 :“不知7代祖先的名字的人是孤儿。” 尚“7”。哈萨克族还将“7”视为吉祥而众多的数字。本族通婚,必须在7代以上方可(7代之内的人都被视为 亲骨肉),同时缔姻的人家之间必须有7水之遥。 相传,哈萨克族古代的民族豪杰曾与入侵者格斗了40蠢才获胜利,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好汉,就以“40”作为纪 事的习惯,始终因循至今。 在哈族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关于“40”的故事,如《40个大臣的故事》、《克什米尔40位英雄》、《巴合提 亚尔的40棵树杈》等,另外还有40个寓言、40首谣言歌等。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常用“40”来形容某 件事件,如:“一年中有40天最热,40天最冷”、“40匹骏马也追不上”、“举行了40天宴会”等。新生 婴儿既不过满月,也不外百天,而是过40天,有的给孩子取名字时也要加上40。 但“40”也不完整是吉利的,比方哈萨克人普遍认为40岁是一道难关,对每一个人来说,40岁是危险的一年 ,顺利过了40岁,以后就安然无恙了。   蒙古族:9   蒙古族将“9”视为吉数。据说,铁木真(1162~1227)诞生时的摇篮,就是用9个柳环编制而成的 。当时,婴儿初入摇篮,还要举行入篮仪式。铁木真在入篮仪式上,摇篮里铺着9张雪白的羊羔皮。铁木真当了大 汗――成吉思汗的时候,庆祝了9天,喝了900缸马奶子酒。成吉思汗“向不儿罕山行9叩礼”,同时“升起9 足白旄 ”。大略从这个时候起,蒙古族人就视“9”为吉数了。好比,敖包会博得头“布盔”(冠军),可荣获99种奖 品和一峰银鼻梁的骆驼;婚宴上唱的是《99礼歌》;拜见成吉思汗陵时用的是9种祭品;哈达以9尺长的“郎翠 ”为佳等。蒙古族韵文多用“9”字开头,形成了蒙古族文学的独特风格。   俄罗斯族:13和礼拜五   俄罗斯族人无比忌讳“13”和“星期五”,原因出自宗教。据《圣经》记载,基督教的开创人耶稣曾召13 位徒弟,传教于犹太各地。后因由于犹大(第13者)的出售,耶稣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拘捕,并于13 日(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另外,夏娃给亚当吃禁果以及该隐杀兄弟阿伯,都产生在13号。因此,信仰基 督教的民族都以这两个数字和日子为忌讳。俄罗斯人宴客时从不请13个客人,结婚时也要避开每月的13日,家 里一般不在星期五举行较有纪念意思的活动。   土家族:36   张家界土家族人有这样的俗语:“三十六,跌跟头”;“人满三十六,喜的喜, 愁的愁”。因为土家人认为36岁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祸事的几率最大,故民间凡事总要躲避“36”。人满36 岁,无论男女,必做诞辰冲煞过关;凡红白喜事记人情帐,偶然遇到36序号,便是不顺的预兆,故许多人办事必 先在36号上写上吉利的话。 除了“36”外,鄂西土家族禁忌在待客的油茶汤中打3、4以外数目的鸡蛋。俗信,1个(鸡蛋)为独吞,2个 为骂人,5个销五谷,6个是赏禄,7、8、9个则应了“7死8亡9埋”的不吉语,所以,习惯打3个或4个荷 包蛋待客。此外,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置办的酒席,一般每桌7碗、9碗或11碗菜,但无8碗、10 碗。由于8碗桌被称为吃花子席,10碗的“10”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的不尊。国家政策  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心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 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合适中国国情的、准确的解决中国民 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华的政策。新中国 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用不同方式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 在50年代末实现。这场改造废止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所有特权,毁灭了人盘剥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 ,使千百万少数民族干部翻身解放,取得人身自在,成为国家和自己运气的主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 了同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轻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 的几十年里逾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 情况采取的一项根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轨制。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引导下的第一 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接踵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 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56个民族乡。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 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 占全国总面积的 64%(注1)。自治地方的数目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分布特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 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彼此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式 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来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从东北的鸭绿江 流域到西北的天山山脉、从南方海南椰子林到湖南的张家界到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从西部的青藏高原,九寨沟到华 东浙江的千岛湖、从西南的西双版纳,桂林山水到台湾玉山,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 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 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公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52个民族。地理 位置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区广阔,资源丰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161.29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草原面积3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中国著名的5大自然牧区 ,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52.4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 55.9%;水力资源储藏量4.4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65.9% (注2)。此外,还有大批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质源和游览资源。人口一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 府对少数民族履行了宽于汉族的生养政策。为进步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施打算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方案生 育政策,但其政策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均匀程度。全国五次人口普查成 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1953年7月1日为3532万人,1964年7月1日为4000万人,1982年 7月1日为6724万人,1990年7月1日为9120万人,2000年11月1日为10643 万人。   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净增11,692万人,增长11 .22%;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第四次人口普查的91.96%降至91.59%。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 3万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净增1,523万人,增加16.70%;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第四次人口普查的8 .04%升至8.41%,少数民族增幅高于汉族得益于政府规划生育优先政策。   除汉族外,人口过千万的民族依次为壮和满族,分离为第二和第三大民族;回族为第四大民族,人口981. 7万;苗、维吾尔和土家族人口过8百万,顺次为第五、第六和第七大民族;彝族人口776.2万,为第八大民 族;蒙古和藏族人口均过5百万,依次为第九和第十大民族。布依、侗、朝鲜等9个民族依次3百万以下1百万以 上;畲、傈僳等17个民族人口均在1百万以下10万以上;布朗、塔吉克等13个民族人口依次均在10万以下 1万以上。门巴、鄂伦春和独龙等7个民族均在1万人以下,其中塔塔尔、赫哲、高山和珞巴4个民族人口均不足 5千;珞巴族仅有2,965人,为最小的民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的相关数据: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 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比拟,汉族人口增长了2355万人,增 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添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第五次人口普查民族构成(人)   排序 民族 人数   1 汉族 115940万人   2 壮族 16,178,811   3 满族 10,682,263   4 回族 9,816,802   5 苗族 8,940,116   6 维吾尔族 8,399,393   7 土家族 8,028,133   8 彝族 7,762,286   9 蒙古族 5,813,947   10 藏族 5,416,021   11 布依族 2,971,460   12 侗族 2,960,293   13 瑶族 2,637,421   14 朝鲜族 1,923,842   15 白族 1,858,063   16 哈尼族 1,439,673   17 哈萨克族 1,250,458   18 黎族 1,247,814   19 傣族 1,158,989   20 畲族 709,592   21 傈僳族 634,912   22 仡佬族 579,357   23 东乡族 513,805   24 拉祜族 453,705   25 水族 406,902   26 佤族 396,610   27 纳西族 308,839   28 羌族 306,072   29 土族 241,198   30 仫佬族 207,352   31 锡伯族 188,824   32 柯尔克孜族 160,823   33 达斡尔族 132,394   34 景颇族 132,143   35 毛南族 107,166   36 撒拉族 104,503   37 布朗族 91,882   38 塔吉克族 41,028   39 阿昌族 33,936   40 普米族 33,600   41 鄂温克族 30,505   42 怒族 28,759   43 京族 22,517   44 基诺族 20,899   45 德昂族 17,935   46 保安族 16,505   47 俄罗斯族 15,609   48 裕固族 13,719   49 乌孜别克族 12,370   50 门巴族 8,923   51 鄂伦春族 8,196   52 独龙族 7,426   53 塔塔尔族 4,890   54 赫哲族 4,640   55 高山族 4,461   56 珞巴族 2,965语言文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 团结政策,政府组织科研人员对全国各民族的现状、历史、语言文字进行屡次普查,已确定了56个民族。在除汉 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个别少数民族 使用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量可能在80种以上。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40个,历史上曾使用过本民族文字的有17个。在中国境内,古 今共使用过少数民族文字57种。   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系属,按通行的说法,除朝鲜语和京语系属不决外,其余分属汉藏语 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概况  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 。汉语在语言系属分类中相当于一个语族的地位。据1990年中国人口调查的数字估量,说汉语的人口有11. 09亿多。在中国说藏缅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200万。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 湖南、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语、嘉戎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土家语 、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怒语、景颇语、阿昌语、载瓦语等。在中国说壮侗语 族语言的人口有2300多万。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五省。包括壮语、布依语 、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黎语、仡佬语等。在中国说苗瑶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940万。 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东五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苗语、布努语、勉(瑶)语和畲 语。   阿尔泰语系包括蒙古、突厥、满通古斯3个语族。在中国说蒙古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550万。分布在内蒙古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辽宁、吉林、青海、甘肃等省。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 东部裕固语、土族语和保安语。中国说突厥语族语言的有840多万人,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 黑龙江等省。中国境内突厥语族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 固语和图佤语。在中国说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0万。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 江省。满-通古斯语族包括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现在满族通用汉语。   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中国台湾省高山族语言属这个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使用排湾 、阿眉斯、布嫩、鲁凯、赛设特、卑南、邵、泰耶尔、赛德、邹、沙阿鲁阿、卡那卡那布等语言。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语言的人口约44万,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该语系在中国境内包括佤语、 德昂语、布朗语。   印欧语系,只有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于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说俄语的有1.3万多人,说塔吉 克语的有3.3万人,共约4.6万人。语言研究在少数民族语言的研讨方面,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在古代就有自己 的语文学家。他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写出著述,获得主要成绩。藏语学者图弥三菩札于7世纪参考梵 文,根据藏语的语音构造,创制藏文。他还写出《三十颂》、《性入法》等语法著作。19世纪中叶,司都.却吉 久赞出版《藏文文法》。维吾尔族至晚在8世纪就参考粟特文创制回鹘文。维吾尔族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1 1世纪调查西域和中亚一带的突厥语言,编写《突厥语词典》。蒙古族学者搠思吉斡节儿于14世纪初写的《蒙文 启蒙》奠定了蒙文正字法的基础。中国古代语言科学工作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调查研究少数民 族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中央民学院联合举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练 习班,组织700多人的7个语言考察队,分赴有少数民族语言的16个省区调查蒙古、达斡尔、东乡、保安等4 2个民族的语言。三年的语言普查,主要取得以下成就:   ①对有方言的语言,提出了划分方言的迷信论据;②对各个语言的结构、语言支属关系、语言之间互相影响, 积聚了大量的材料,并且有了比拟全面的懂得;③辅助请求创制文字的民族,提出了关于标准语基础方言和尺度音 的看法,并设计出拼音文字的方案;④在调查研究的实际中和专家的领导下,大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语言学专业科 研职员成长起来了。   对新发现的一些语言或方言,也正在进行研究。文字概况  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回族最早使用阿 拉伯文,后使用汉文,但参加了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成分;满族原使用满语。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 克孜、朝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12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多数都有较长的历史。其 中蒙古族使用一种竖写的拼音文字,通用于蒙古族地区。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还使用一种以通用的蒙古文为基础而 适合卫拉特方言特点的拼音文字。云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4种傣文。上述15个民族共使用17种文字。此外, 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用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倒置形式的字母拼写傈僳语的文字,还有少数人 使用当地农夫创制的傈僳音节文字“竹书”。云南省东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把表示声、韵、调的 符号拼成方块的苗文。云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数群众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壮族、白族和瑶族中还有一部 分人使用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 1个,文字品种有24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有壮、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黎、纳西、白、土 、瑶共12个民族和景颇族中说载瓦语的人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其中苗族因方言差异大, 分别给其黔东、湘西和川黔滇三个方言创制了文字,给滇东北次方言也设计了一种文字计划。因此,现在共有16 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还有一些在历史上使用过,后来结束使用的文字,即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于阗 文、焉耆-龟兹文、�利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 字、哥巴文、水书、满文等17种文字。这17种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加上现在使用的40种文字,共有 57种文字。   文字类型   中国岂但语言类型较多,文字类型也很丰硕。从类型上看中国文字有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两大类。属于非字 母文字一类的:   ①图画文字。在中国发现的图画文字有两种。一种是云南省纳西族的东巴图画文字,另一种是四川省凉山彝族 自治州尔苏人的尔苏沙巴丹青文字。这两种文字共同的特点是:尚未形成固定的行款,有从左向右的,也有由右到 左的,既有由上到下的,也有由下到上的;常常应用字组形成的形象来抒发比较庞杂的意思;读出来的经文中的词 语,一般都比写出来的字多。这两种文字都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只是文字的雏形。   ②象形文字。它既包括整体像某事物形体或状况的字和以象形字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又包括由多个单体象形 字联合构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词根是单音节的汉藏语系语言使用这种象形文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 云南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和贵州水族的水书中的大部分字,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有以下三个特 点:一个字只能读一个音节;以单体象形字为主,也有形声字、会心字;就文字的作用说,已经过表意发展到表音 。   ③楷书化汉字和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几种文字。有两类情形:字形结构虽受汉字的影响,但有自己的特点,借 用汉字不太多。属这一类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和女真文;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办法表达自己的语言, 也用形声或其他方法创制表达本族语词的新字。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都属于这一类。   ④音节文字。音节文字的共同特点是每个字表现一个音节,笔画比较简略。这一类文字,目前发现的有三种, 即彝文、纳西族的哥巴文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部分地区的傈僳族使用的“竹书”。   字母文字也称拼音文字。中国民族的字母文字可按字母形式的来源和其他情况,分成以下七类:   ①藏文、八思巴字、傣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这些文字的字母都是直接或间接参考印度的某种字母创制的 ;②�利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利文来源于波斯时代的阿拉米文草书。回鹘文字母是参考�利字 母发明的。以后蒙古文字母的制订又参考了回鹘字母,满文字母的制定则参考了蒙古文字母。锡伯文是满文的连续 ;③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这四种文字都以阿拉伯字母为基本。统一字母的单写,在词头 、词中、词尾、书写形式略有不同.④突厥文。根据突厥文献早期发明的地点,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⑤朝鲜文、 契丹小字和方块苗文。这三种文字在汉字的影响下,都把属于一个音节的字母拼成一个方块;⑥俄文。新疆的伊犁 、塔城等地有近3000俄罗斯族人,他们使用俄文;⑦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拉祜族、景颇族和佤族的文字,都 是拉丁字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就使用。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些有自己的语言而不文字的,将根据他们的意愿、创制文字或者选用对他们实用的 现有文字,如壮族的文字。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基督教等。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惟、道教、佛教(汉化佛教,与藏传佛教和古印度佛教不同),然而遗憾的 是,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维逐渐盘踞主流状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式微,大 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在回族聚居的地区,以及与穆斯林通婚的状态下,也有汉族人信仰伊斯 兰教。   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中国政府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详细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 由,保障少数民族国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有藏、蒙古、土、裕 固、门巴、普米、纳西7个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信仰 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10个民族;信仰 基督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颇、傈僳等族的一部分。俄罗斯和鄂温克族的一小部分人信仰东正教。在独龙、怒、 佤、景颇、高山、鄂伦春、珞巴等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种信仰。各民族群众,不管信仰 何种宗教,他们畸形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维护。在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他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也受到了充 足的尊敬和掩护。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大浏览: 1
1.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nation/map.htm
开放分类: 民族 少数民族 我来完美 “56个民族”相干词条: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
Old 04-09-2011, 03:28 AM   #2
MitsukoFuse
 
Posts: n/a
Default Dating still river. ###### dating in chatham new york.

Dating daleville, dating west groton. Sunday free dating personal sites.
Is justin timberlake dating janet jackson. Polish dating customs, dating devon.
Dating vintage neckties, legitimate adult dating site. Dating survey application.
Adult singles dating germantown iowa. Ryan dating, dating buda.
Married dating in huntley illinois, dating sudley. Asian dating uk 20.
  Reply With Quote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Search this Thread:

Advanced Search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2:25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