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Single Post
Old 05-22-2011, 07:54 AM   #1
qingxiu33
 
Posts: n/a
Default 处于相对上风位置之计策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范十分周到,往往轻易让人斗志松散,减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明思维的基点,其思想覆盖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 ,并影响到意识状态的所有范畴。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对待,表现出朴实的辩证思惟。阴、 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涌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提倡,并非《 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秘密、隐藏;阳,指公开、裸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 往暗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无比公开的事物里往往储藏着十分机密的计策。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 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 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疏散它而 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兴旺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茂盛的敌人。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混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解析】
  对敌作战,比如治水:敌人势头壮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劝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毁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 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缓缓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遣格斗纠纷,只能 动口劝告,不能着手加入。对敌人,应就事论事,攻其关键,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 自解。”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不决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团体或国 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彷徨、张望的立场,其主张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誉。元,大。贞,正 。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有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祥,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 《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气去打击敌人,势必 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权势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英雄、良臣、 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 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 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 ”曹从之,羽遂见擒。
  第四计 一张一弛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景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 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 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 ,而主变化”的广泛道理和法令。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踊跃防备,逐步消费敌人的有生气力 ,使之由强变弱,而我顺水推舟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 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 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 ,战而大破匈奴。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碰到的艰苦,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 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 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转义是争先恐后,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 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 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 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充实,因此捣之,大获全胜。
  第六计 围魏救赵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征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 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感。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 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 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灵活机动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 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 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 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暗渡陈仓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 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平分秋色态势之计策。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解】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讹诈、诳骗。实,切实,实在,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诈骗对 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上当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保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 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 缒人,潮兵笑,不装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困惑敌方的军事举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 ,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相互对峙,形成一个同一的组纷。《益卦》的《 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公道,是生成地长, 利益无限。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 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剿袭洮城矣。 ”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 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反,不和谐。此指敌方内部抵触激化,以至公然地表示出多方面秩序凌乱 、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势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狠,激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 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由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 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 当天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腕,顺其变,“坐山观虎斗 ”,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残,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胜利。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 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玄月,操 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 势然也。”或谓: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 相吻合。
  第十计 口蜜腹剑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坦然,此指不生 怀疑。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名义和婉,本质强硬尖锐。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 玮知渭州,号召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 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 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轻微的、部分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思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 事谋略上,如果临时要以某种损失、失败为代价能力终极取胜,指挥者应毫不犹豫,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就义 ,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订的 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是非。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 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异常理之可测也。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渺小的缝隙,指敌方的某些破绽、忽视。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获机会,伺隙捣虚 ,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雄师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用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明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明白。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显明或未暴露 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 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诡计深厚,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 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解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很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绝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 施展作用。如同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 甚至是看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尽力争夺主动,强大自己,即时应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 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Gucci Sunglasses,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成熟无知、求师教导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 而是愚蠢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做作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自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 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 。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波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难题;连,艰巨。这句意为:往来 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情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分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损失他的优势 ,使他处处皆难,举步维艰,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 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 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昼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 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力量,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 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强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 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武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 为坎为水,是降雨期近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由于“坎”有险义),必得去打破它,但冲破危险又要善 于等候。“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擅长期待 ,要有诚恳(包括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罢了。武 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动,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 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相似的货色并去引诱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 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 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 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 而诱杀庞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 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原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窘迫的绝境。比方 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 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 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 其左目,多少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田。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概—。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联跟法 则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呈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应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 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 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回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 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认为乱。有来告 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 叛者破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胁从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捉。 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正文】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产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 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服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 泽中有雷,随,正人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地利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捉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 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触犯,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 以敌强,相语以不利,线人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 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留阵地已有的战役形貌,进一步齐备持续战斗的各种态势,armani aqua di gio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 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深谷沉静,盛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 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虚,故说“谦逊沉寂”,“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履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奇之际 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滚动 .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 ,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 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剿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 为地。意即辽阔无边的大地在淹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 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歼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别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 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ferragamo watches,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 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制止。格,妨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度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超出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 。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 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互相离违的道理,阐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彼此矛盾、离违,而我正好 各个击破。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 理之定则,其理甚明。.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批准,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低,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 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奖惩 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 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必,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 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人意料。此兵家之胜, 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 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始计第一】
  1.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稳重严密地察看、分析 、研究。
  2.因此,必需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剖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猜测战争胜负的 可能性。
  3.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的雷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 不会害怕危险。天,指日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下,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 战场的广阔、狭小,是生地仍是死地等地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英勇武断, 军纪严明。法,指组织构造,责权划分,职员编制,治理轨制,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 不做深入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4.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核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 ,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领天时天时?哪 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厉履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优良,兵员更宽大?哪一方的士兵练习更有素,更有 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平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5.将领违抗我的计谋,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服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解雇他。听从了 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发明一种势态,作为帮助我方军事行为的外部前提。势,就是依照我方树立上风、控 制战役自动权的须要,依据详细情形采用不同的相应办法。
  6.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才能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 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戒备他,对 方火暴易怒就可以挑逗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大而谨严就使他戒骄戒躁,对方膂力充分就使其操劳,对方内部密 切团结就搬弄是非,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御的处所,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动员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窍 门,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7.在未战之前,经由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盘踞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 ;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领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掌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 果在战前罗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论断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掌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 能获胜。仅根据庙算的成果,不用实战,胜负就不言而喻了。
  原文:【作战第二】
  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日费千金,而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 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 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者: wyl42199 2008-4-27 14:07 回复此发言
  --------------------------------------------------------------------------------
  2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 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 ,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 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6.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度安危之主也。
  译文:【作战第二】
  1.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 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销,接待使节、策士的费用,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资料用度,颐养战车、甲胄的 支出等,天天要耗费千金。按照这样的尺度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动身上战场。
  2.因而,军队作战就请求速胜,如果拖的良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 在外作战还必定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假如部队因久战疲乏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海内物质枯竭,其余诸 侯一定浑水摸鱼。这样,即便老谋深算之士也无良策来抢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据说将领缺乏高招难 以速胜,却不见过指挥高超巧于长久作战的。战斗空费时日而有利于国家的事,素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懂 得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好处。
  3.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屡次运送军粮。兵器设备由国内供给,从敌人那里想法篡夺食粮 ,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分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苦,是因为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 然导致百姓贫困,jimmy choo bridal shoes。驻军邻近处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 尽,在国内财源枯竭,庶民私人财产损耗非常之七。公众的财产,因为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 盾牌、牛车的丧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4.所以理智的将军,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称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 当地获得饲料一石,相称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5.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鼓励之。要使士兵敢于牟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缉获的财 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掠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即时换上我方的旗号 ,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越发强大 的办法。
  6.所以,作战最主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速决。真正理解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弊的将帅, 掌握着大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原文:【谋攻第三】
  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 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boots christian louboutin,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 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 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 ,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作者: wyl42199 2008-4-27 14:07 回复此发言
  --------------------------------------------------------------------------------
  3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故曰:知彼良知,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谋攻第三】
  1.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 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征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 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部敌人,才是 最高明的。
  2.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用意或战争行动,其次就是用外交克服敌人,再次是用武 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方法的措施。制作大盾牌和四轮车,筹 备攻城的所有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最少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烦躁情感,命令士兵象 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只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仍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害。所以善用兵者,不 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从,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捣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必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 ,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取得了全面成功的好处。这就是谋攻的方式。
  3.所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准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行围剿,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 战胜敌军,不相上下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防止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猛攻,那就会 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4.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周密周详,则国家必然强盛,帮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国家必然虚弱。所以 ,国君对军队的迫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能够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撤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约束 军队;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晓得军队策略战术的权宜变更, 却干涉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莫衷一是,又疑虑重重,诸侯就会趁机兴兵作难。这就是自乱其军,坐 失胜机。
  5.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正确判定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 者,胜;全国高低,全军上下,志愿一致、和衷共济的,胜;以有充足准备来凑合毫无预备的,胜;主将粗通军事 、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6.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 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原文:【军形第四】
  1.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 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 能自保而全胜也。
  3.见胜不过世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绝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 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 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负之政。
  5.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 生胜。
  6.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军形第四】
  1.孙子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本人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遇。使自 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敌人是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咱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 只可能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感,却不能强求。
  作者: wyl42199 2008-4-27 14:07 回复此发言
  --------------------------------------------------------------------------------
  4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2.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可以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 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 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迭防。这样,才干顾全自己而失掉全胜。
  3.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凡人的见识,算不上最高明:交战而后取胜,即使天下都称颂,也不算上最高明。正 如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上视力好,闻声雷鸣算不上耳聪。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战胜了那 些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没有勇武盖世的军功,而他既能打胜仗又不 出任何闪失,起因在于其策划、措施能够保障,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于打战的人,岂但使自 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地步,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
  4.所以,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战胜仗的部队老是先交战,在战争中打算幸 运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潜心研讨致胜之道,修明政治,保持致胜的法制,所以能主宰输赢。
  5.兵法: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推算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目,四是 称,即比拟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输赢的断定。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资源 的容量决定可投入部队的数量,军队的数目决议双方兵力的强弱,双方兵力的强弱得出胜败的概率。
  6.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犹如用“镒”来称“铢”,存在相对优势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获胜的一方 就犹如用“铢”来称“镒”。胜利者一方打仗,就象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 表现。
  原文:【兵势第五】
  1.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恰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逝世而更生, 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 尝也。战势不外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轮回之无故,孰能穷之哉!
  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 节如发机。
  4.纷纭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 怯,势也;强弱,形也。
  5.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6.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 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兵势第五】
  1.管理大军团就象管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 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白、高效的信号指挥体系;全部部队与敌抗衡而不会失败,是依附准确运用“奇正”的变 化:攻打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要害在于以实击虚。
  2.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 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 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 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滋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 “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缭绕,无 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