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逍遥游
View Single Post
Old 05-07-2011, 10:59 PM   #1
alinas0968
 
Posts: n/a
Default 逍遥游

   全文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 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开展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跟着海 上汹涌的波澜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自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件的书,这本书上 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发水花,高达三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九万 里。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野马似的空中雾气也好,飞扬的尘埃也好,凡空中带有赌气之物,都是靠着风 力的吹动而飘荡的。天气深青,岂非这就是它真正的色彩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 就是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气力。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一只划子;而 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气不雄厚,它托负伟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 鸟高飞九万里,暴风就在它的身下托着它,然后它才能凭借风力飞翔,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挠它了,然 后才像准备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突过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 要飞九万里的高那么吃力地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三餐就可以来回,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 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预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筹备食粮。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货色 懂得什么! 小聪慧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小年比不上寿命长的大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凌晨的菌类不会理解什么是晦朔 ,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一年的时间,这就是小年。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 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大年。只活了800岁的彭祖当初却因长 寿而特殊驰名于世,大家都把他同冥灵、椿树比拟,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讯问名叫棘的大夫,也有这样的话:“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野之地,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 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涯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 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交往上飞 ,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翱翔的极限了。而它盘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 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有的人才智只能担负一官之职有的人行事只能包庇一乡之地,有的人德性只能逢迎一国之君的情意,有的人 只能获得一国人的信赖,这些人自鸣自得,也就如同斥�小雀一样。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而且宋荣子能够做到世 上的人们都赞美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懊丧。他明白地规定本身与 物外的区别,分辨声誉与羞辱的界线,不外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全部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 固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盛行走,那样子切实轻巧美妙,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 追求幸福,素来没有急匆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罢黜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假如能够遵守宇宙万 物的规律,顺应自然界的意外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有何必要有什么凭借呢?因此说,道德涵养高贵的 “至人”能够达到无私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素养臻于完善的“ 圣人”从不去追求声誉和位置。
  文章剖析: 3月20日
  逍遥游(读后感) 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处所,从最小的轻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要害在于你是不是居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 个细节里面,真正失掉你自己需要的常识和感悟.
  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天赋各异,将终极决议自己的眼界,决定自己的运气.
  良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茫然中.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走,我们终日忙繁忙碌,但是我们忘却了为什么而动 身.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标,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面前的衡量.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不要认为只有牛羊才看见饲料.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天天看到饲料太多,看到鲜花太少 .
  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宁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
  眼瞎耳聋断腿是身残,心灵的缺失是心智的残疾.因为你没有那么宽阔的眼界,没有那博大的襟 怀.
  不要以本人想当然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雷同.但每个人得出的教训与情理却天壤之别.这关联到两点,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 善.
  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感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救命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 欢喜的感性. 这种理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布满了欢喜.
  什么是生命逍遥之境?
  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眼,我们的呼吸,我们的举动与世间万物严密相连,水乳融合 .
  这种逍遥需要我们能够观赏花开,凝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擦过天涯,向阳跃于云端.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 是干清洁净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苦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世间好季节.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逍遥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 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 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庄子逍遥游篇,为了说明逍遥之意,举了鸟兽虫鱼等等认为例,并且以故事的方法来浮现其要旨,考虑其寄 意,大抵演绎出下列四个重要的概念: 积厚与有待  从鲲、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辽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晋升到无限,由自在而游的 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到达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阔天地,而远眺遥远的天池南冥。这也就是说由水的世 界,而达到水天合一更广阔的天地,浮现一个无所不在的范畴和境界。所谓「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於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何等壮阔的世界?然而这种境界上须要再求回升,从悠游於北冥之鲲 ,酝酿变化而成为鹏,除了展示「道」的无边无涯,而大鹏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外开 拓一个飞腾活泼的精神境界,可说是求道的过程。在转换的历程中,「积厚」与「有待」是两个主要的观点。「积 厚」,意谓北海之水不厚,则无可养大鲲,非大道之渊源宽大,不能修养圣人。「有待」,如鲲化鹏,虽欲远举, 若无大风承负,必然无奈到达南冥,就算已养成大体,若不能加以变化,亦无法获致大用,要承於自然之道,乘天 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至远,而自然之道是只能顺乎其中,而不得外求的,因此圣人也必需要乘世道交兴之大 运,才干应运出兴,成就事业。总结来说,必需要深蓄厚养、待时而动,才能尽大圣之体用。 大知与小知  庄子应用鲲鹏以及蜩鸠的寓言,藉由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薄、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 志在远方,与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显明的对照。正如小年无法体会大年,由于小年自身生来的限制,基本无 法去经验大年,性命是非是不可违的律则,而蜩鸠先天的限制也无法使他漫游千里。然而针对此处,有人认为此处 是教人「各适其所适,各安其所安、各尽其性,各得其所」,不为用有所苦,不为有所求而伤其生、害其志。犹如 跛足的人不要要求他跑得像猎犬一样快,因为他有生成的限度。诚然此说是针对客观制约与心灵的一种协调,亦是 处世的恰当立场。当然鲲变为鹏的例子在物理景象中没有呈现过,但是这只是寓言,寓言中的寓意就是要攻破物资 的局限,揭示人生的开展。因而若摆脱寓言的「物性」,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庄子重在实在心志的保留 与发展,心志与万物底本等于一体的,心志的培育,可以像小鱼变成鲲,由鲲变成大鹏,自由变化,重点并不是外 在的变化,而是心志的「开辟」,终於与万物融为一体。因此我以为庄子在此的想表示的意思是更具 踊跃意义的。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即逍遥游篇的宗旨、中央和论断,也是庄子的中央旨趣。由此可以懂得所谓的 逍遥游,应该是承於天地之正而欲六气之辩,而游於无穷。真正的逍遥必定是无所凭藉依靠的,是悠游於天然之中 的。像「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乃是有待於外;宋荣子的「定乎内外之境,辨乎荣辱 之境」是有待於内;而列子的「欲风而行」则是有待於方术。而成天地之正,欲六气之辩完整是顺乎自然,而得自 由之乐。而如何能做到「无己、吴功、无名」,进而求得逍遥?我们所寻求的「无」,应当是从「有」的境地升华 而出的,也就是说「无」的境界仍要从「有」中取得。无己之道,从不曾晓得自己,进而空虚自己、实现自己以达 「有己」,最后升华到不知有己、废弃自己成见私执的「无己」地步。无功,从不曾有过功绩,进而有功於社会、 造福人群,最后到达不知有功、生而不有为而恃的「无功」。无名之道,从不曾有过名声,到著名於世、为人榜样 ,最后不知有名、舍弃虚名、不以名累实,达到无名的境地。这种历程的尽力,就是要把「有待」加以污染、升华 ,以暴露人道的无穷开展。 可以达於无己、无功、无名,而后能力体悟逍遥之道,三者之主体为「无己」,所以想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就是在 於「无己」的功夫,smithsunglasses。庄子的无己,就是於人间世中去掉形骸的自己,让真我精神从形骸中冲破出来,上升到与万物相通的本源。这也 就是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力,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可能坚持其心灵的实质,以观照宇宙 人生。 有用无用  庄子在篇末连举几个例子,藉由以阐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并且从中我们可以领会,「无用」并不是真的无用,乃是因为人的判定的成果。若是从不同的观点来看统一个事物 ,将会有不同的断定。天然间的万物皆有其天性,有用无用乃是人分开自然大道后,因为自己偏见好恶所发生的概 念,自然会有所偏颇,若使其心志适应做作的法则,那�有用无用又有何差异?此即所谓「忘物」的 工夫。
  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核心思维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约束,无拘无束地运动。这实际上 反应了庄子请求超出时光和空间,解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所有,在主观空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惟,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作风和成绩。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 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局部,但这部门已经能够反映全篇的风格和造诣。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授(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世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始 ,一开头就向咱们展现了一幅雄奇绚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多少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宏 大,已经够令人惊疑的了,而它竟又变更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觉得神奇万分呢?应该否认,这样的鱼和鸟是事 实生涯中绝对不的,是人们相对未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盛的庄子却偏要让你信任世间有此二物,特地对它们进行 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凌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 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力量,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 齐谐》一书的话来证实他的描述是可托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而 后回旋含蓄,靠风尚相扶,直冲云天,达到九万里高空。腾飞之后,历时六月,刚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 是什么气象,毕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跑,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 ,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犹如下界的人仰望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杂色”。经由这样一番描写 、形容跟打比喻,无形中接洽了一般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个别人难于理 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懂得和想像了。
  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差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迥异,而 持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是为了证明:大鹏的高飞南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仍是“有所待”的,没能做 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幻想的绝对自由境界。接着,作者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即蝉)和学鸠 (小鸟名)对大鹏的嘲笑。蜩和学鸠局促的天地、微小的见识,沾沾自喜的口气,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 的挖苦和讥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好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下文的朝菌、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喻,长命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解释了“小年不迭大年”的 道理。作者作了这一系列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明显显,但都毫无例本地没能达到超脱 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文章的第二段,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止,粗心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高低四方 有极限吗?”棘答复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 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 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sevens jeans,超出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飞往南海。池沼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它要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而上, 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最好的飞翔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就是小和大 的分辨啊!”
  这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写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雄奇壮观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 对大鹏的嘲笑。这段描写,内容上与上文有显著反复之处。这种写法在正常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实在这正是庄子 的有意之笔。《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 ,creed perfume,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便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 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色。“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 恰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响应和印 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宏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低微,从而以赫然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 不及“大知(智)”。
  第三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至“圣人无名”,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怪无比的比喻和描写之后,逐次展开了对 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庄子告知我们: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red wing shoe,行为能卵翼一乡之众,道德能合乎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他们虽然自我感到都不错,但也只 不过像仅仅能跳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宋荣子禁不住要嘲笑他们。宋荣子能做到让全社会都赞誉他,却不会因此更 加努力;整个社会都批驳他,也不因此而丧气。能认清自身和外界的区别,清楚光彩和耻辱的界限。但也不过如此 罢了,虽然他对于社会不去计较什么,但仍有未达到的境界。庄子接着又告诉我们:列御寇这个人能够驾风而行, 轻盈极了,他飞行一次,十五天当前能回来。他对于求福的事,并没有一心专意去追求。但他虽然可免得于步行, 但究竟还是有所依靠和凭借的。庄子假想: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掌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 ,遨游在无边无涯的空间,那么他还要依附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三句翻成古代汉语就是: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破业;涵养达到 圣人境界的人,更连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到这里,全篇的中心理想和盘托出,使人恍然大悟。本来,依照庄子的 见解,岂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小见,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行的大 鹏和能驾风远行的神仙列御寇,因为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自由。真正 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 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理想。但他这篇文章却写得非常 美丽,代表着他不凡的文学成就。他以寓言作比方,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文中的一系列寓言 ,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而且穷形尽相,煞有介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感动读 者,成为论说事理的有力手腕。除了想像丰硕、形象真切之外,文章的大开大合的写法,纵横跌荡、浩大奇警的风 格也是十分凸起的。这篇千古妙文,不讲求普通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挥洒,不拘一格,很像作者自 己那飘逸、潇洒的个性。清人林云铭评论《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谈论,以为 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刹那之间,顿成异观。”《逍遥游》确实是古 代散文中打破惯例艺术格式的一道“异观”。
  此文纵横驰骋,时而述及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时而述及低飞数仞的蜩、学鸠、斥�;时而述及长寿的冥灵、大 椿、彭祖,时而述及短命的朝菌、蟪蛄;时而述及具备世俗小德的官长君主,时而述及超尘脱俗的宋荣子、列子。 凡此种种,其间虽有大小之分,而小者不及大者,但在庄子看来,即便是德大者如腾空高飞的大鹏、御风而行的列 子,也依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只有沿袭自然而游于无穷的时空中,才是“逍遥游”。这种观念落实 到现实社会中,就是要打消自我意识,碌碌无为,无所追求,唯其如斯,才能达到安闲得意的逍遥游境界。这显然 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本文充足体现出庄子散文的特点。作者极尽其讽喻之能事,使文章显得澜翻不穷,令人应接不暇。其讽喻的手 段大体有如下数端:一是大批应用寓言故事,如鲲之变化、海运鹏徙、蜩鸠讥笑等等,使文章充斥了独特的想象, 富有传奇色彩。二是多方援用古代舆论,如《齐谐》的记载、汤问之传说等等。这些言论虽与其寓言的题材类似, 但因为言出有据,所以交叉在寓言中,存在一种彼此印证、交相照映的艺术后果。三是随时随地设譬取喻,如用积 水负舟来喻说大鹏高飞培风,用外出备粮来喻说智之大小以讥刺二虫等等。其比喻丰富多彩,贴切自然,加强了文 章的压服力,并使其文更显得光怪陆离。值得指出的是,庄子此文也留神普遍采摭现实资料,如述及才德时,低至 小官,高至君主,超脱如宋荣,得道如列子,无不择取。其文章如此虚实相间,充分表明了其种种讽喻实为现实而 设,而并不是无目的的空口说。
  另外,《庄子》一书还极擅长写故事,它的思想、观点,很多都是靠着生动的小故事来表达的。《庄子》书中 的故事,有的是庄子派们为寄寓自己思想而精心创作的寓言,有的则是虚构的历史放事。后者虽有真名实姓,但实 际上也是为了表白观点,抒发情感,讥讽人间间而写的艺术创作,有些较长的篇章已很像短篇小说。就连记录庄子 本身言行的一些章节,也是半真半假,带有很大的艺术虚形成份。《庄子》书中的寓言故事,往往以活泼风趣和奇 幻见长 , 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情势来抒发思想观点,浅易易懂,轻易引动听们的兴致,这是《庄子》最善于采用 的方式。
  第三, 《庄子》的文章极富想象力。 如本篇中的鲲,本为鱼卵之类至小之物,文中却把它想象为身长几千里的大鱼,化而为鹏,就更庞然异样了。又如 藐姑射山的神人,被想象为以风露为饮食,乘云驾龙,上与天齐的 , 大水淹不了他,使金石融化的大旱,也热不着他。讲他的高出于名教社会之上,说他身上的尘垢糠秕就能陶铸闻名 教社会的最高理想人物尧舜来。想象力之强,令人叹服。
  第四,善于比喻和描写。 《庄子》中的比喻,经常是连翩不绝而又贴切有力。如本篇言大鹏需积厚风以行,以水之浮物为喻,指斥学鸠不能 理解鹏之高飞远行,以旅行备粮为喻。对事物的描写则形象鲜亮突出,笔酣墨饱。如本篇对于大鹏的描写,藐姑射 山神人的描写,都能以宏大神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第五, 《庄子》文章词汇丰富,而又运用自若,善于对事物进行极过细、生动的刻画。 如写仙子则是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沐雨栉风。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只简略几笔,便把人物写得情貌毕现,使人感到如见其状,如闻其声。
  《庄子》散文的这些特点,加上哲学思想的深奥新异,就构成其奇特的风格。设想丰富,奇诡壮丽,笔势纵恣 ,变幻莫测,有一种雄奇浩瀚的壮美。读之摇人心目,开人心怀和视线,富有浓重的浪漫主义颜色。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