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http://www.freeadvertisingzone.com/index.php)
-   Manual Traffic Exchanges (http://www.freeadvertisingzone.com/forumdisplay.php?f=56)
-   -   有了它,不怕裸考,政治经济学 (http://www.freeadvertisingzone.com/showthread.php?t=1082377)

alicetrade1l 04-17-2011 08:38 AM

有了它,不怕裸考,政治经济学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天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方法,二者的对峙同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是:生产力决议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副作用于生产力
  (1)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干关系的性质。类型,生产关系一定要使用生产力 的状况,它是社会生活中最活泼,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状 况的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的新变更同生产力发展请求相适应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 之,假如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2 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本,它决定了国民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位置,同时又 通过生产,交换,调配和花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当热人们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还有经济运行的方式 (市场经济与打算经济)
  3 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基础:价值
  内容:(1)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随着时 间,地点及交换对象的不同而一直改变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商品的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及其外在表示:
  内在矛盾:对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 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干取得价值。任何人不可能同时既占领商品的使用价值,又据有商品的价值 ,只有通过交流,商品的内在抵触 能力得到解决
  外在表现:表现在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上,体当初交换领域,二者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破。
  5 庞杂劳动能够折合成简单劳动,怎么度额外他们的比例:
  复杂劳动转化成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地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重复的交换实际中自发形成的, 随着科学技巧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随着文明教导的遍及,从前的复杂劳动已形成正在变成简 单劳动
  6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革的对象,可分为两类:
  (1)不经由人类劳动加工的做作物质
  (2)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3个简略劳动因素之一(生产资料:1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劳动者的劳动 )
  劳动资料:也称劳着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顶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所有物资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 者应用某些物质资料来转变或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合适人们须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它 相称于人的器官的延伸跟扩展,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物质标记,除了生产工具之外,还包 含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前提
  7 商品最根本的属性:
  价值是商品最基本的属性,这是商品辨别与于别的物品的重要方面
  8 生产商品的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就支付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 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统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
  区别:两者又是有差别和矛盾的。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核的,抽象劳动恰是抽掉了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 从劳动是人类的脑力和膂力支出来考察
  (2)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量上无奈比拟,反映劳动是什么样的劳动;抽象劳动性质上相同,只有在 量上的差异,反映劳动多少和时间是非
  (3)具体劳动反映人与天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性条件,是个永恒领域;抽 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必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当这样的社会关系不存 在时,抽象劳动就不存在,它是一个历史的范围
  (4)具体劳动固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则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 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括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9 商品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即劳动时间与价值量):
  1)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应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础 的关联。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则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 时间内生产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目越少,则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 的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
  2)同一劳动在统一时间内供给的价值量老是雷同的,这是研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准则,价 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干。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能增添同一劳动时间内的使用价值,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会使单位使 用价值中凝固着不同的价值量
  1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基本矛盾等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本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 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的矛盾,都是私家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反映
  (2)它贯衣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偶然性,导致了简 单商品经济的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演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3)它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运气,私人劳动是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 以及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11 货币流通法则的内容: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代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 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照这个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当纸币代替货币时,这个规律仍旧存 在并施展作用,但实在现形式有了变化。
  12 资本周转时间的组成:
  由资本的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所组成
  1,生产时间: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的时间
  (1)劳动时间------重要组成部分
  (2)劳动过程中的畸形中止时间
  (3)生产要素的贮备时间
  2,流通时间: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
  (1) 购买时间------受生产要素供给条件的影响
  (2) 售卖时光------受市场需要,竞争状态的制约
  13 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
  货币资本形态是资本最个别和初始的状态。重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
  14 货币的职能(具体含意):
  (1)价值尺度:货币表现,权衡,盘算商品价值的标准,(货币自身也是商品,具备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任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必须是事实的货币
  (3)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成和社会财产储藏起来的职能。它既不能是观点上的货 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货币蕴藏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了债债权或支 付赋税,房钱,利息,工资等的职能。它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交易的呈现而发生,一方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polo shirts,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必须以足值的金银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 货币的基本职能)
  15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实际上,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的出售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让渡进 行生产劳动的才能,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6均匀利润率的高下与资本有机形成之间的变化关系:
  (1)一定量资本的利润率同它的有机构成是按相反方向变动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便 越低
  (2)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增加,剩余价值与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 也随之下降
  (3)在社会总利润量不变的条件下,平均利润率越大,社会部分总预支资本越少,资本有机构成的进步使可 变资本比重降落,使平均利润率水平降低
  17生产本钱的概念及组成:
  概念:产业资本在生产商品时的资本消耗,也称成本价格或生产用度
  组成:包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即K=C+V
  生产成本的范畴扼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含混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从而掩饰了资本主义盘剥。 生产成本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wallet gucci,由于生产成本实际上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时盈亏的标志
  18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思:
  根据:这两局部资本在残余价值生产进程或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变资本以生产材料的形式存在 ,它在出产过程中被耗费,生产出新产品;可变资本用来购置劳能源,以劳动力情势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量的 变更,产生了价值增值!
  意义:(1)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 余价值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2)它为断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盘剥程度提供了迷信依据,准确反应克扣水平的概念是剩余 价值率
  (3)它是马克思对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基础
  (4)所有资本与所欠资本之间的差额,所用资本总是大于所欠资本,所欠资本的价值转移和价值回收,可临 时用于企业的扩大在生产,起到与资本积累类似的作用
  (5)在利润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率即利润中用于积累的部分所占比重的高低影响着资本积累的绝对量的大 小
  19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及借贷资本家所得利润与平均利润的关系:
  产业利润:产业资本家进行产业资本经营而获得的利润
  贸易利润: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运动所取得的利润
  借贷利润:即本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因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产业利润与商业利润是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的成果,二者趋于一致,从而形成统一的社 会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的存在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比例越大,平均利润率越 低。
  20级差地租和相对地租各自构成的起因:
  级差地租: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决定的,经营中,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能够从中获得超额利润。土地 的有限性制约了各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能稳固而长久的坚持超额利润,并把它作为 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绝对地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在转移,从而使农产品 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不会像其在产业部门参加利润平均化的过 程,农产品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发售,这样形成的超额利润就留在农业部门,被土地所有者占有,成为绝对 地租)
  附: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客观条件和源泉
  级差地租:土地的优劣不同
  (1)客观条件{
  绝对地租:农业资本有即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级差地租: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发明的逾额利润
  (2)源泉{
  绝对地租: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而来,体现的依然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 的抽剥关系
  21固定资本和不变资本所包含的内容:
  固定资本:指以厂房,机器装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造成存在的那部门生产资本
  不变资本: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本人的价值量,包括劳动资料及 对象
  22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什么必须以分析商品开端:
  (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要懂得资本主义经济的肌体,必须首先分析构成这个肌 体的细胞
  (2)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广泛,最正常的经济关系,商品中饱含着资本主义关系中的一切 矛盾
  (3)商品孕育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简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点
  (4)研究劳动价值论离不开对商品的剖析,商品经济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轨制的 基石
  23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需具备的简单要素包括哪些:
  (1)生产资料
  (2)劳动者
  24资本集中与资本积累的接洽与差别:
  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彼此促进的作用。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 大,加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存在更大的增值能力,促进资 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却别:(1)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不以积累为条件
  (2)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吞并 或结合的道路,则较少受社会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限度
  (3)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兼并或联合的途 径,则一般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但可以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4)通过资本积聚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资本集中中则可以肯快的实现规模 的扩大
  25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门路有哪些:
  (1)生产技术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利用事变提高效率的要害性因素
  (2)提高劳动效率,劳动效力的提高可能增进同一时间内产出的增加,实现扩大再生产
  (3)提高成产要素质量和改良其构造,生产要素品质和结构的改变可以推进产出的增长,实现内涵式扩大再 生产
  26影响资本积累范围的因素有那些?
  资本积累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量的大小,以及剩余价值宰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此比例特定的条 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积累规模,这些因素有: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由同量可变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 所以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资等都会促进资本积累
  (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这便会从以下多少个方面影响资本 积累的规模
  1>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涯资料的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价值也会降低,也就可以提高剩余 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扩大积累规模
  2>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资本便可购买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于是可生 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
  3>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下降,同量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多商品,资本家就可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他个 人消费的情形下增长资本积累
  4>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当更新生产资料时,可由效率更高和价格更廉价的生产资料取代旧有生产资料,从 而资本家可获得超额利润
  (3)所有资本与所欠资本之间的差额,劳动资料质量约好,数量越多,该差额 就越多,对资本公式越有利
  (4)预付资本的大小,预付资本越大,积累量越大
  (5)利润率,利润里越高,资本积聚量也越多
  (6)积累率的高低影响资本积累绝对量的大小
  27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由哪种劳动形式实现的:
  形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实体,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独一源泉,生产资料价值只有通过抽象劳动才能实现其转 移
  28货币转化为资本在哪个范畴实现的:
  领域:(包括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1)购买阶段:货币一方面在形式上执行货泉职能,把它作为流畅手段和支付手腕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 劳动者工资,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履行资本的职能
  (2)销售阶段:一方面采用商品流通形式,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了货币形态的回归;另一方面作为资本的一 个流通阶段,出卖的本质上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商品资本
  29为什么说生产价格实践没有违背劳动价值论: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依照生产价格销售,毫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反,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 式发生了变化
  (1)全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2)生产价格反映的是不同资本家之间剩余价值的分配
  (3)生产价格跟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下降,反之 ,生产价钱就会提高
  (4)全社会资本家获取的价值总量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30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哪些?
  (1)利润:职能资本家(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失掉的平均利润。
  (2)利息:借贷资本家从职能资本家那获得的剩余价值的特别转化形式。
  (3)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其实质是土地所有者以地租形式无偿占有的 超越平均利润以上那部分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ustomized polo shirts
  31.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有哪些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为(W-G-W),亦即商品流通公式。资本流通公式为(G-W-G')。他的区别表现在(1)流通的形式不同:前者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货币只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媒介在 交换过程中货币并没有改变本身的形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商品则一方面作为资本运动过程中所采 取的转换形态,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取得更多货币的媒介。
  (2)流通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买而卖,货币媒介的是不同的即异质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但他们的价值量 上是相等的。交换目标是获得用于消费的使用价值,后者是为卖而买,流通的目的是寻求质上相同但量上更多的货 币,及追求资本价值在量上的增值。
  (3)流通的限度不同:前者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其运动的终点便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进入消费,因此运动停 滞,后者以价值及增值为目的,资本对这一目的的追求是无尽头的。只管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转换他的具体形态 ,但他不会结束他的活动。他的运动是持续的,周而复始的,trainers asics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12:38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